3天火速“摘帽”,千亿市值回归
ST华通(002602.SZ)刚刚上演了一场资本市场的“逆袭剧”。根据公司11月10日晚发布的公告,其股票将于11月11日停牌一天,11月12日起正式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华通”恢复为“世纪华通”,涨跌幅限制也从5%重回10%。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于11月7日才正式提交“摘帽”申请,短短3天即获深交所审核通过,审批效率之高在A股市场实属罕见。
这背后并非偶然。根据公告,公司此前因2018—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于2024年11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而截至本次申请日,自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已满十二个月,同时公司已完成对前期会计差错的追溯调整,并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核。更重要的是,公司对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自查后确认,已不再触及其他风险警示的任一情形,符合“摘帽”硬性条件。
财务反转背后的底气
真正让市场侧目的,是ST华通在困境中实现的业绩反转。根据最新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2.23亿元、净利润43.5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62.78亿元,三大核心指标不仅全面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更创下历史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并实现“季度营收十连升”,展现出极强的增长韧性。
资本市场也用脚投票。截至11月10日收盘,尽管当日股价下跌3.72%,报17.61元/股,但公司总市值已达1308.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82亿元,增幅接近240%。这种估值的跃升,显然不只是“摘帽”预期的短期催化,更是市场对公司基本面实质性改善的认可。
我看这次“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说实话,看到ST华通这么快“摘帽”,我一开始是有点意外的。毕竟因财务造假被ST的公司不在少数,能这么迅速解除风险警示的却不多见。但细看数据,我觉得这一结果有理由令人信服。
首先,公司对历史问题的处理是彻底的——不仅完成了五年的财务追溯重述,还聘请了专业机构出具审核报告,信息披露也较为透明。其次,当前的财务表现已完全摆脱过去阴霾,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高达62.78亿元,说明盈利质量扎实,不是靠讲故事撑起来的虚火。
当然,风险也并非全无。公司目前仍面临约7315万元的投资者索赔诉讼,且销售费用占比较高、其他应付款项偏重,这些都需持续关注。但从趋势看,游戏主业的回暖与内部治理的修复正在形成正向循环。
在我看来,这次“摘帽”不仅是符号意义上的正名,更意味着世纪华通重新回到了主流资本市场的视线之中。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更宽松的交易机制和更高的市场关注度,进一步夯实基本面,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价值回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