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华通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仅3天便获深交所批准,11月12日起正式“摘帽”,股票简称由“ST华通”变更为“世纪华通”,日涨跌幅限制从5%恢复至10%,这一消息在11月10日晚间公告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从11月7日董事会决议申请摘帽,到10日获批,审核周期极短,效率之高在A股较为罕见。
此次“摘帽”的核心依据来自监管规则的明确条件。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上市公司在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后,若已完成财务数据追溯调整、且不再存在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可申请撤销ST。ST华通于2024年11月6日收到处罚决定书,认定其2018—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随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一年期满后,公司于2025年4月完成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并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核报告,满足了合规要求。
而真正让市场重拾信心的,是公司基本面的强劲反弹。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世纪华通实现营收272.23亿元,净利润43.5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62.78亿元,三项核心指标均超越2024年全年,创下历史新高。尤其第三季度单季营收突破百亿,达成“季度营收十连升”。在此背景下,公司市值也从去年同期的382亿元攀升至1308亿元,翻了近两倍。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性的“摘帽”,更像是一场资本市场的“逆袭”。说实话,过去对这类曾因财务造假被ST的公司,我一直持谨慎态度——毕竟违规成本太低,容易形成“罚完再犯”的惯性。但世纪华通这次的变化,我认为有几点值得肯定:一是整改动作扎实,追溯调整经第三方审计确认;二是业绩增长并非短期波动,而是连续多个季度的持续改善;三是市值修复并未依赖题材炒作,而是在游戏与云计算主业逐步回暖的背景下实现的。
当然,风险仍未完全出清。公告提到,公司目前面临80起投资者索赔诉讼,合计金额约7315.85万元,虽已计提预计负债,但后续走势仍需关注。不过整体来看,监管的快速批复,或许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对于真正完成整改、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资本市场依然愿意给予回归通道。这对整个ST群体来说,不失为一种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