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做终端产品,但已卡位关键环节” vs “这算哪门子转型?不过是蹭热点罢了”
一边是企业明确表态“看好新能源材料前景并将持续推进产业化”,另一边是市场质疑声不断:“传统味精厂搞锂电?别闹了。”金禾实业的布局公告,直接把争议拉满。事实是:它虽未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成品,却已通过氯化亚砜、万吨级锂盐前驱体装置和多款添加剂中试,悄然完成新能源材料链的关键卡位。而就在同一天,港股锂电板块集体反弹,天齐锂业一度涨超5%,赣锋锂业、宁德时代跟涨——行情,似乎提前嗅到了风向。
金禾实业的“隐形切口”:从味精到锂电材料的逻辑闭环
11月19日,金禾实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公司虽未直接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终端产品,但已通过氯化亚砜(电解液制备原料)、年产1万吨锂盐前驱体装置及多款新型电解液添加剂的中试优化,完成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公司强调将持续推进相关产业化进程。
这一动作并非临时起意。公司现有8万吨/年氯化亚砜产能,二期4万吨/年正在建设,规划总产能达18万吨,居全国首位。其自主研发的年产1万吨新一代锂盐关键前驱体装置预计近期投产;多款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已完成吨级放大工艺验证,正配合下游客户进行中试测试与优化。依托精细化工能力与新材料工艺的高度匹配性,公司在新能源电解质材料领域具备显著协同优势。
行业回暖+政策加持,锂电材料迎来“反转窗口”
外部环境正加速改善。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储能需求上调或改善碳酸锂供需预期,推动行业见底回升。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六氟磷酸锂价格自2025年7月低点上涨43%,电解液原材料供应趋紧推高产品价格。
政策层面亦释放积极信号。《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设100%新能源供电基地,为锂电储能打开长期增长空间。在此背景下,具备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题材共振:谁在领跑本轮锂电反弹?
此次事件带动锂电池(电解液、锂矿)题材整体升温,多只人气个股出现明显异动。
金圆股份(000546.SZ)聚焦盐湖提锂,子公司西藏金藏圆锂业持有锂源矿业51%股权。其青海捌千错盐湖提锂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提出“尽早投产,尽量多产”。11月17日该股涨停,涨幅9.99%,两日内实现2连板,受广期所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逼近9.5万元/吨提振。
融捷股份(002192.SZ)拥有康定市甲基卡134号脉锂辉石矿,具备105万吨/年露天开采能力和45万吨/年选矿能力,是国内稀缺的自有矿山资源型企业。11月17日涨停,涨幅10.01%,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26亿元,近四天收获两个涨停板,受益于碳酸锂期货价格上涨及下游需求回暖。
天齐锂业(002466.SZ)掌控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四川雅江措拉锂矿,并参股SQM和扎布耶盐湖,全球锂资源布局领先。11月17日大涨近5%,成交额达95.51亿元,受“锂矿+固态电池”双重题材驱动,其在四川眉山已启动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建设。
赣锋锂业(002460.SZ)业务覆盖锂资源开发至电池回收全产业链。11月17日上涨超4%,港股同步走强,主要受“锂矿+固态电池”概念推动。公司早在2022年即实现固液混合电池装车示范运营。董事长李良彬预测2026年碳酸锂需求将增长30%,若需求超预期,价格或突破20万元/吨,成为本轮行情核心催化剂。
永太科技(002326.SZ)深耕电解液添加剂领域,拥有VC产能5000吨/年、FEC产能3000吨/年、电解液产能15万吨/年。11月17日涨停,8天内录得第4个涨停板,主力资金净流入3.46亿元。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永太化学年产5000吨锂电添加剂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即将试生产,届时VC总产能将提升至1万吨/年。近期VC报价跳涨至14万元/吨,进一步强化盈利改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