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次在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上的亮相,堪称“一鸣惊人”。
首次参展,就一口气推出四大车型——纯电轿卡T4、混动轻卡T5、纯电牵引车Q3和全新客车C11,覆盖城配物流、中长途运输、客运等多个场景。尤其是那款售价9.58万元起的T4,一度电能跑5.5公里,CLTC续航达330km,充电10分钟就能增加百公里续航,还在现场稳稳爬上了35%坡度的测试坡道,车身平稳无打滑。这不只是展示产品,更像是向整个商用车行业扔下了一枚技术“深水炸弹”。
展会现场,比亚迪展区成了热门打卡点。T4搭载的刀片电池+CTC底盘一体化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车身刚性,更关键的是把重心压得更低,爬坡时抓地力更强。再加上灵犀电刹、X-EPS转向系统、ESC、EPB全系标配,安全配置直接拉满。说它是“重新定义3.5吨级城配用车标准”,真不是夸张。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比亚迪17年新能源技术积累的集中释放。从2008年布局商用车研发开始,到如今产品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超400个城市,比亚迪早已不是那个只做电动大巴的“新玩家”。今年前三季度,其商用车销量达到41,284辆,同比增长259.8%,增速惊人。这背后,正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整体爆发的缩影——2025年前10个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64.9万辆,渗透率突破30%,电动化趋势已不可逆。
看到这一幕,我其实挺感慨的。过去我们谈商用车,总绕不开“油耗”“载重”“耐用”,但这次展会上,无论是比亚迪的T4、江淮的坤鹏ET9,还是海珀特的氢燃料重卡H49,大家都在拼能耗、拼智能化、拼补能效率。绿色与智能,已经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入场券。
更值得说的是“出海”。中国商用车出口今年前9个月已达74.8万辆,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口同比翻了一倍多。比亚迪的海外布局早就铺开,而像中国重汽预计今年出口将破15万辆,收入逼近490亿元。这些数字说明,我们的商用车不再只是“便宜”,而是靠技术、体系和生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回到比亚迪这家公司,股价最新报99.83元,涨幅2.11%,成交额近58亿,市场热度不低。而锂电池产业链近期整体回暖,VC添加剂价格暴涨、电解液环节景气回升,作为刀片电池的绝对主力厂商,比亚迪的三电自研优势正成为护城河。
在我看来,比亚迪这次参展,不只是为了卖几台车,而是要告诉行业:商用车的下半场,拼的是全链条技术整合能力。它用T4敲响了城配市场的门,用Q3瞄准了干线运输,用C11守住客运基本盘,再用T5试探混动可能性——这是一张完整的棋局。
当别人还在转型阵痛中挣扎时,比亚迪已经把乘用车的技术逻辑,完整复制到了商用车赛道。这场“绿智双驱”的变革,它不是参与者,更像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