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波行情,比亚迪在互动平台上接连放话,信息量不小。我看了眼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公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装机总量已经干到了超230GWh,同比涨了55%以上。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它的产能释放和市场渗透都在加速,不是小打小闹的提升,而是实打实的规模化优势在兑现。
而且别忘了,9月份他们还全球发布了新一代储能产品“浩瀚”,搭载的是2710Ah的刀片电池,说是目前全球最大容量的储能专用刀片电池,比行业常规水平高出300%以上。这可不是简单的参数堆砌,背后是比亚迪在电化学体系、热管理、系统集成这些底层技术上的长期沉淀。现在不光是卖车,储能这一块也在往外冲,国内外几百个储能项目都已经用上了他们的方案,全球化布局早就不是口号了。
再看汽车这边,比亚迪反复强调自己作为全球新能源先行者和领导者的定位,这话听着有点高调,但看看现实——电动化上坚持纯电和插混两条腿走路,智能化也在推整车智能战略,车型矩阵从家用到豪华、大众到个性化基本全覆盖。今年三季度毛利率还在环比上升,说明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确实在起作用,经营效率优化不是空谈。
有意思的是,除了主业,他们在机器人领域的动作也开始浮出水面。比亚迪电子业务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AMR智能物流机器人,跟优必选合作的工业人形机器人也进入量产交付阶段。这说明什么?他们的产业链思维已经不止于造车,而是把新能源、自动化、智能制造这些能力在内部打通,形成协同。
当然,市场也不是一片坦途。自主品牌虽然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但价格战激烈、营销过度的问题依然存在。不过从政策面看,“两新”政策、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补短板、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加码,消费潜力还在被激活。特别是海外市场,上半年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75.2%,中国车企正在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者”跃迁。
股价方面,最新报99.83元,市净率4.14倍,总市值超过9000亿,体量已经不小。但考虑到它在电池、储能、智能驾驶、海外扩张等多条赛道同时推进,这种增长似乎又不算意外。资本市场今天也给出了反应,北向资金和主力资金都有明显流入迹象。
说到底,比亚迪现在走的是一条全栈自研、垂直整合的重投入路线。别人可能还在拼供应链,它已经在拼生态了。这条路难,但一旦跑通,护城河也就立起来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