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近期的股价下跌,是公司利润下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资本市场信心波动以及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深入聊聊这些问题的具体细节。
利润下滑是直接原因
- **“以价换量”侵蚀利润**:虽然比亚迪的销量,特别是海外销量表现亮眼,但这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来的。为了在国内激烈的价格战中保持市场份额,比亚迪部分车型的降价幅度**超过30%**。这直接导致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2.6%**,出现了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单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 **单车利润持续缩水**:根据国金证券的测算,比亚迪三季度的单车净利润约为**0.62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32万元。这直观地反映了价格战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冲击。
内外竞争加剧经营压力
- **国内市场“前后夹击”**:
- **价格战白热化**:比亚迪在5月发起新一轮大幅促销,主力车型最高优惠达5.3万元。这虽然打击了对手,但也严重伤及自身毛利。
- **高端化受阻**:定位高端的腾势品牌销量乏力,而百万级别的仰望品牌销量尚未形成规模,导致公司过度依赖中低端市场,在价格战中更为被动。
- **对手强势分流**:吉利、小米等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增长迅猛,同时燃油车品牌也通过大幅降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共同分流了比亚迪的潜在客户。
- **库存与产能的隐忧**:截至三季度末,比亚迪的**存货余额高达1529.73亿元**,较去年底激增近32%。与此同时,公司在建工程规模暴涨,显示出产能仍在快速扩张。这种“以量补价”的策略,让市场担忧其未来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资本市场信心波动
- **资金“用脚投票”**:根据三季报数据,**北向资金(外资)** 当季净卖出比亚迪约129.7亿元,减持比例高达32.66%。与此同时,许多主动型基金也近乎清仓。
- **投资者结构“散户化”**:在机构退出的同时,比亚迪的股东户数激增,这意味着大量散户在接盘。这种结构变化通常会导致股价波动性加剧,不利于稳定。
- **“股神”退场的影响**: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2022年开始持续减持比亚迪,并在2025年第二季度**清空了所有持股**。这一行为被市场广泛解读为重要信号,进一步动摇了部分长期投资者的信心。
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
- **新的增长引擎**:必须承认,比亚迪的海外业务是当前财报中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海外销量暴增**132%** 至**70.16万辆**。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更强,部分市场的单车利润可达国内的**2-3倍**。
- **贸易壁垒是最大障碍**:欧美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例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对电池组件本土化比例的高要求,直接制约了比亚迪的海外建厂计划。墨西哥近期宣布对中国汽车加征50%关税,也影响了其扩张步伐。这些壁垒使得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和盈利兑现需要更长时间。
在判断比亚迪后市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信号:
* **利润端**:毛利率能否止跌回升,例如环比回升至19%以上。
* **运营端**:库存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海外工厂(如泰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能否快速提升。
* **市场端**:高端品牌能否实现有效突破,以及在智能化技术上的落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