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三季报呈现出一幅颇为复杂的图景。一边是437.5亿元的研发投入创下新高,海外销量以132%的增速狂飙;另一边却是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05%,净利润同比下降32.6%。这种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折这家车企正在经历的战略转型阵痛与长期布局。
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在比亚迪已不是新鲜事。过去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累计研发突破22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437.5亿元的研发投入,相当于吉利、上汽、奇瑞三家之和,7.7%的研发费用率稳居行业顶尖梯队,并连续两年超越特斯拉。这种近乎偏执的研发投入,正在构建覆盖电池、电控、芯片、智驾的全产业链技术护城河。
技术投入开始进入复利期。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装车量突破170万辆,成为国内搭载量最大的辅助驾驶系统,9月单月新增装车29.5万辆,智驾功能在国内销量中的渗透率攀升至91.3%。每日生成的智驾数据里程突破1亿公里,形成技术迭代-数据积累-体验升级的闭环生态。兆瓦级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仰望U9X创下的全球最快量产车纪录,都是长期研发投入的集中兑现。
海外市场成为最大亮点。前三季度海外销量达70.16万辆,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总和。在日本市场,比亚迪纯电动车市占率突破20%,成为最受欢迎进口品牌。东京车展上推出的专为日本打造的纯电K-Car车型BYD RACCO,完全遵循日本轻自动车法规,以3.4米以内的精巧车身和180公里WLTC续航,精准切入日本国民车核心市场。这种深度本土化战略,标志着从单一产品输出向全体系生态输出的升级。
不过,亮眼的海外表现背后,国内市场的压力不容忽视。申万宏源的分析报告指出,25Q3单车ASP约13.7万元,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虽然季度折扣回收推动毛利率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7.6%,但财务费用增加与供应商账期缩短影响了利润的进一步改善。
资金流向数据显示,今日主力净卖出比亚迪11.48亿元,在个股流出榜排名第二。市场似乎对短期业绩波动更为敏感,而忽略了长期技术积累的价值。这种分歧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动态市盈率29.19倍,相对于24.1%的利润复合增长率,PEG指标小于1。
从产品周期看,比亚迪正处在技术红利释放的关键节点。海外业务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上半年海外单车毛利达4.83万元,毛利率19.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随着全球化产能布局逐步兑现,出口与出海双线驱动将成为未来2-3年利润增长的重要保障。
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期,比亚迪的研发主义能否持续转化为全球竞争力,仍需时间检验。但数据显示,这家车企正在用超越短期利润的投入,换取更长期的行业话语权。当技术硬通货开始在全球市场兑现价值,短期业绩波动或许只是成长路上的必要代价。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