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三季度业绩下滑,新能源汽车江湖正在起变化
最近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949.85亿元,同比下降3.05%;净利润78.23亿元,同比下降32.6%。这是比亚迪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业绩同比下滑。消息一出,市场反应强烈,比亚迪港股股价早盘大跌6.4%。
价格战和研发投入拖累业绩
为什么比亚迪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市场上各路玩家都在打价格战,比亚迪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已经推出多次促销活动,这些都挤压了利润空间。同时,公司在研发上投入很大,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437.48亿元,同比增长31.3%。虽然长远来看这是好事,但短期内确实会影响利润表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存货。比亚迪现在的存货高达1529.7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1.83%。这说明公司的库存压力不小,9月份销量39.63万辆,而产量是40.56万辆,产销之间出现了小缺口。
产业链上下游都感受到了压力
这次业绩下滑不仅影响比亚迪自己,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波及。首先是上游供应商。比亚迪自己的电池业务占装车量的24.7%,存货增加意味着短期内采购需求可能会减弱。一些专门为比亚迪提供高压零部件的供应商也面临订单减少的风险。
在智能驾驶方面,虽然这块业务毛利率很高,超过60%,但财报显示比亚迪可能会暂缓部分非核心投入。这导致相关板块的市场预期下调,车联网板块净值近期已经下跌4.62%。
下游的经销商日子也不好过。库存压力增大,价格战持续,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不过也有好消息,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很亮眼,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60%,欧洲和拉美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
替代品和互补品市场的新变化
在替代品方面,传统燃油车可能会因为比亚迪降价促销而受到一些冲击。但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已经达到45.5%,替代空间正在缩小。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替代品是氢燃料电池车,这个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110.8亿元,比亚迪业绩下滑可能会让部分客户考虑转向氢能。
充电基础设施这个互补品市场也在发生变化。虽然政策在推动充电桩建设,但比亚迪现金流紧张可能会减少相关投入,这对第三方充电运营商来说反而是个机会。电池回收企业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因为比亚迪存货增加意味着电池退役周期可能延长。
谁受益谁受伤?
从投资角度看,有些企业会因此受益。比如海外市场的配套供应商,低成本替代材料提供商,还有海外经销商和独立充电运营商。氢燃料车企和高端燃油车品牌也可能从中获益。
但也有很多企业会面临挑战。高压快充专用部件供应商、高端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国内经销商和依赖比亚迪的充电服务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二线新能源品牌的日子可能更难过,因为价格战会加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也会面临短期压力。
未来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接下来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几个指标:比亚迪月度产销快报中的海外销售占比、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变化、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月度数据、比亚迪存货周转天数变化,还有欧洲新能源汽车进口政策的变动。
这次比亚迪业绩下滑不是孤立事件,它反映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存量竞争,企业需要重新调整策略应对新环境。对于投资者来说,既要注意短期风险,也要看到行业长期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