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钊)10月25日,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与清博指数联合发布第三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本季度汽车品牌格局呈现“乘用车市场激烈演进,商用车市场稳健固化”的显著特征。
乘用车领域,本土品牌已占据影响力前十席位的七席,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其中,比亚迪以784.54分蝉联榜首,问界品牌凭借767.19分的成绩首次跻身前五,成为本季度最具突破性的品牌。商用车领域则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竞争态势,其中,中国一汽以728.99分领跑重卡市场,其4.73%的主流媒体声量占比彰显出在国计民生领域的重要地位;江铃汽车在轻客领域以658.02分稳居第二,其82.54%的网民声量占比与99.60%的正面率展现出卓越的用户口碑,同时在轻卡领域也凭借99.59%的正面信息占比保持稳定表现。
乘用车市场格局深度调整技术赋能与用户口碑成破局关键
第三季度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排名显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其中,比亚迪以784.54分的综合得分蝉联榜首,特斯拉则以780.22分位居第二,通过ModelY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调整实现了销量回升,特斯拉展现出跨国品牌在本地化运营上的灵活应变能力。
本季度最大的亮点来自新势力阵营的突破性表现。问界品牌首次上榜便以767.19分跃居第五,其网络声量达到187万条,环比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第二梯队中,吉利银河以761.17分成功跻身第六名,展现出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卓越成效;五菱汽车则以755.93分位列第七。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合资品牌虽然仍在销量上保持一定规模,但投诉量相较于其规模而言明显偏高,在网络声量构成、用户满意度等关键维度已显疲态,面临着本土品牌加速崛起带来的严峻挑战。
商用车市场呈现多元竞争态势头部品牌凭借差异化优势巩固地位
商用车各细分领域在本季度展现出更加明晰的竞争格局,其中重卡市场形成稳固的三强阵营,中国一汽以728.99分位居榜首,中国重汽以718.74分紧随其后,东风则以717.38分稳居第三。
皮卡领域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长城以699.74分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长安以667.94分位列第二,上汽大通则以667.39分排名第三。
轻卡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长安以718.38分领跑该细分市场,江淮汽车以717.96分的微弱差距位居第二,北汽福田则以710.31分位列第三。
轻客领域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长安以660.49分保持领先地位,江铃汽车以658.02分位居第二,北汽福田以644.42分位列第三。
声量与口碑协同共进构建品牌影响力新范式
本季度数据进一步验证,在汽车产业变革深化背景下,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愈发依赖于传播声量与用户口碑的协同效应。在乘用车领域,问界的崛起完整展示了“技术+生态+口碑”的闭环竞争力。华为乾崑ADS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的技术赋能,结合4.50分的满意度评分与仅86件的投诉量,为其声量爆发提供了坚实的口碑基础。
商用车阵营中,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更加强调可靠性与专业性的长期积累。重卡三强凭借主流媒体声量优势与深厚技术积淀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其中中国一汽4.73%的政媒声量占比彰显出在政策导向型市场中的独特优势;江铃轻客则以“低声量、高成交”的运营模式,凭借超99%的正面率在B端市场建立了以信任为核心的影响力模型,展现出商用车品牌在用户关系维护方面的独特智慧。
相比之下,部分传统品牌在满意度评分与网民声量占比等维度的相对弱势,制约了其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这反映出在用户运营精细化和电动化转型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品牌在网络正面信息占比方面均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反映出整个行业在品质管理和用户服务方面的持续进步。
三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表明,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竞争迈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的新阶段。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变革浪潮中,品牌建设已不再局限于声量爆破或销量增长,而是需要构建传播广度、用户口碑、技术实力与市场实绩的系统性竞争力。随着四季度数据采集工作的启动,这套科学评估体系将继续为行业提供精准导航,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