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借道永旺攻入日本腹地
当中国电动车龙头比亚迪宣布与日本零售巨头永旺合作,在约30个商业设施设立销售网点时,这场看似寻常的渠道合作,或许正在改写日本汽车流通的百年规则。这场联手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商业算盘,更暗含着对日本传统汽车销售体系的"降维打击"。
一场"商超革命"正在上演
传统日本车市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主机厂与特约经销商结成牢固联盟,消费者只能在指定场景以固定流程购车。而比亚迪与永旺的玩法彻底打破常规——把展厅搬进百货商店,用购物积分抵扣车款,甚至利用永旺374家门店的2500个充电桩构建补能网络。这种"边逛边买"的体验,恰似把特斯拉的商超模式与本土化促销完美嫁接。
值得注意的是,永旺在合作中被赋予罕见的定价权,能自主制定促销策略。以主力车型海豚为例,通过叠加政府补贴和永旺专属优惠,实际支付金额较官方售价直降百万日元。这种灵活定价机制,正刺破日本车市长期稳定的价格体系。
日系堡垒的裂缝与机遇
日本市场向来以封闭著称,2025上半年电动车仅占新车销量1%,销量前十中七款来自丰田系。但变化已悄然发生:比亚迪9月在日销量同比激增三倍,占进口电动车两成份额,与特斯拉共同刷新纪录。更值得玩味的是,日系车企正加速推出电动微车应对,丰田与铃木的联合车型、本田N-ONE e:纷纷亮相。
这场较量中,永旺的角色颇为微妙。这个曾靠药妆和金融业务翻身的零售集团,如今将电动车销售视为新增长极。其遍布全国的商业设施和充电网络,恰好弥补了外资品牌在日渠道短板。这种优势互补,让比亚迪得以绕过传统4S体系,直接触达日本家庭消费场景。
从产品出海到模式输出
回溯历史,中国车企出海往往陷入"低价换市场"的困局。但此次合作展示了新可能——用商业模式创新撬动成熟市场。当日本消费者为永旺积分和便捷充电驻足时,他们接受的不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一套重新定义的汽车消费逻辑。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日系品牌的本土认知度、售后体系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且日本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中国电动车以200万日元的亲民价格出现在家门口的永旺商场时,这场战役已不再局限于技术比拼,而是演变为消费生态的重构。最终的赢家或许不是单品销量冠军,而是能重塑行业游戏规则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