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牛人计划# 特斯拉柏林工厂今早官宣精简版Model Y,国内预售价23.7万起——看似下探20万级市场的大招,但扒完减配清单和价格逻辑,这事儿对A股特斯拉产业链、国产车企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

一、价格真相:降10%诚意不足,国产竞品“性价比杀”已就位
先算笔明账:现款Model Y后驱版26.35万,精简版降2.65万(10%),但网传“15-20万”纯属空谈,连20万门槛都没摸到。
对比中美价:美国预售价28.47万,国内确实低4.7万,但放国产23万级市场—$比亚迪(SZ002594)$ 宋L四驱版23.98万(CLTC 550km+真皮座椅+座椅加热)、理想i6 24.98万(增程+全景天幕+后排屏),特斯拉这价格+减配,性价比直接被按在地上打。
对股民来说,这意味着:特斯拉“降价抢市场”的力度不及预期,销量能不能冲起来存疑——而销量直接挂钩特斯拉产业链的订单量。
二、减配清单=A股产业链“分化信号”:有人受益,有人踩雷
别光骂“茅草房”,减配背后是特斯拉产业链的“精准砍单”,股友们直接对号入座:
• 砍的是这些:关联标的要警惕
1. 外观/舒适配置:贯穿式灯带(麦格米特、德赛西威)、全景天幕(福耀玻璃)、电动尾门感应(华阳集团)、木纹饰板/皮质座椅(宁波华翔、岱美股份)、后排娱乐屏(长信科技)——这些减配项对应的供应商,短期订单大概率受冲击,尤其是做内饰饰板、舒适性电子件的小厂。
2. 电池/电机:60度→50度磷酸铁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可能供这款电池,但容量缩水=单台车电池采购量降16%);电机功率264kW→220kW(精进电动、汇川技术的电机电控配套,功率下降是否影响订单量?要跟踪排产)。
• 保的是这些:核心产业链仍有底气
Autopilot硬件(英伟达Orin芯片+禾赛激光雷达?不对,精简版应该保留基础AP,关联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的智驾方案)、三电系统核心(电池管理BMS、电机电控核心部件)——这些没减,意味着特斯拉核心供应链(尤其是三电、智驾硬件)的订单基本稳,这部分标的反而可能受益于精简版的销量放量(如果能放量的话)。
三、争议本质:特斯拉“品牌溢价”VS国产“配置内卷”,A股车企逻辑站哪边?
股吧里吵得凶的“值不值”,本质是投资逻辑的分歧:
• 挺特斯拉的股友:“保三电+AP就够了,能耗和安全还是特斯拉强”——对应逻辑是“买特斯拉就是买核心技术,减配不影响基本面”,那特斯拉核心产业链(三电、智驾)标的可逢低关注。
• 踩特斯拉的股友:“23万买织物座椅+手动方向盘?比亚迪宋PLUS EV 21.98万都给真皮+座椅加热+520km续航”——这背后是国产车企的“配置碾压”逻辑,而这恰恰是A股比亚迪、理想、智界(华为系)的核心优势。
重点来了:精简版Model Y把23万级市场的“战火”烧得更旺了——如果特斯拉销量不及预期,国产同价位车型(比亚迪宋L/PLUS、理想i6、智界S7 Pro)的销量大概率会被带动,进而利好它们的上游供应链(比如比亚迪的电池供应商欣旺达、理想的座舱供应商中科创达)。
四、给股友的3点投资提示
1. 产业链分化看“减配/保配”: 避开做内饰饰板、舒适性电子件的特斯拉供应商(短期砍单风险);关注三电(宁德/亿纬、汇川)、智驾硬件(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核心标的,跟踪精简版排产数据。
2. 国产车企盯“销量反馈”: 重点看比亚迪宋系列、理想i6接下来的订单量——如果特斯拉“减配降价”反而帮国产车企“引流”,这些车企及上游供应链(比如华为ADS产业链、比亚迪电池材料商)会直接受益。
3. 风险要警惕: 一是实车上市后销量不及预期(毕竟减配太狠),特斯拉产业链整体承压;二是国产车企可能跟进价格战(比如比亚迪再降1万),压缩利润空间。
说到底,特斯拉这步棋是“以减配换价格”,但国产车企早把“高配低价”的护城河筑好了。股友们觉得:精简版Model Y能抢走国产车企的市场吗?比亚迪、理想这些A股标的,会趁机“捡漏”还是被拖累?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赛力斯(SH6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