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固态电池10分钟快充技术突破 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有望缓解
2025年9月16日,比亚迪官方宣布推出支持10分钟快充的全固态电池,这一技术进展引发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比亚迪此次技术迭代不仅为动力电池性能升级提供了新方向,也为解决用户长期关注的充电效率痛点提供了可行方案。
技术亮点:10分钟快充与多维度性能优化
根据比亚迪官方披露,此次发布的全固态电池核心优势集中在充电效率与基础性能两大维度。在充电速度上,该电池支持10分钟快速充电,相较于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通常需30分钟以上完成快充),等待时间大幅缩短,便捷性接近传统燃油车“加油”体验。
同时,全固态电池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展现出提升空间:电芯级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约为现有主流液态锂电池的1.5-2倍,理论上能为车型提供更长续航;安全性方面,因减少液态电解液使用,电池热失控风险降低,且在-40℃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充放电,适配更多气候场景,提升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体验。
用户价值:缓解续航与充电双重焦虑
对消费者而言,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直接指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使用痛点。以往用户普遍面临的“续航焦虑”(担心长途出行电量不足)与“充电焦虑”(等待充电时间过长),有望通过该技术得到显著缓解。
从实际型搭载该电池,长途出行时充电10分钟,按CLTC工况测算可补充约1200公里续航,基本覆盖多数跨城出行需求;日常通勤场景下,短暂停车(如购物、休息间隙)即可完成充电,无需专门规划长时间充电时段,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实用价值。
行业影响: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比亚迪全固态电池的发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多维度带动作用。上游端,全固态电池所需的硫化物电解质、高镍正极材料等新型原材料,将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带动材料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下游端,10分钟快充技术需配套800V及以上高压平台的超快充充电桩,这将加速充电基础设施的更新迭代,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生态。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这一技术突破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巩固优势提供支撑。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固态电池的普及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产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驱动”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进程。
发展现状:量产规划明确 需突破商业化挑战
目前,比亚迪全固态电池已进入装车测试阶段。根据官方透露,该电池计划于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首搭车型聚焦高端市场(如仰望系列),2030年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不过,技术商业化仍需突破部分挑战:一方面,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工艺(如硫化物电解质的稳定性控制、电芯封装技术)较复杂,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才能适配更多价位车型;另一方面,电池与车型的电控系统适配、售后维护体系搭建,仍需时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