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两大顶流车展之一,慕尼黑车展向来被视为德国车企的主场。
不过,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5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企业的参展阵容不仅规模更大、声势更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客为主”,成为本届慕尼黑车展最受关注的群体。
实际上,近些年来,无论是巴黎车展还是慕尼黑车展,中国品牌的存在感都在持续增强。
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本届慕尼黑车展共有748家展商参展,其中中国展商达116家,几乎占据海外参展商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海外国家。从整车品牌到核心供应链,中国力量正在系统性地登上欧洲舞台。
“今年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参展商数量比2023年多40%。”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部门主管扬·赫克曼表示,“中国车企不仅回来了,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
发新车、亮技术,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打明牌”
2025慕尼黑车展上,阿维塔、长安集团、东风柳汽、广汽、红旗、问界、零跑、比亚迪、奇瑞等中国整车品牌悉数登场。
这次,中国车企不再是“配角”,而是带着全球首秀、欧洲定价、本地化交付等核心动作,成为本届慕尼黑车展的“主角团”。
具体来看,比亚迪展出海豹06 DM-i插电混动旅行车、海豚冲浪、元 UP、海狮 7等多款新车,以及高端品牌腾势旗下的腾势 Z9GT,并重点展示其 “兆瓦闪充” 技术。该技术于今年3月在国内发布,号称 “5分钟补能400 公里”,已率先应用于汉L、唐L 车型;
小鹏汽车不仅携全新小鹏P7、2025款小鹏G6、2025款小鹏G9、小鹏X9、小鹏P7+等五款车型亮相,还同步展出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SEPA扶摇架构等前沿展品;
长安汽车则携深蓝、阿维塔两大品牌及多项尖端技术亮相。其中,阿维塔概念车XPECTRA迎来全球首秀;深蓝汽车分别带来了深蓝S 05以及深蓝S 07两款车型,其中深蓝S 05正式公布欧洲市场价格,共3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899万-4.499万欧元,于9月9日正式开启交付,后续还将公布租赁价格;
零跑汽车Lafa 5迎来全球首发,新车基于零跑LEAP 3.5模块化架构打造,配备激光雷达,支持800V高压快充。同时,零跑B10也于本届慕尼黑车展正式上市并开启欧洲市场交付,售价约3万欧元。据了解,零跑在德国慕尼黑已有2家门店,全德国门店总数达109家;
此外,奇瑞携旗下Jaecoo(杰酷)和Omoda(欧萌达)两大品牌亮相,带来欧萌达5和Jaecoo 5两款纯电 SUV,以及欧萌达7、Jaecoo 7、欧萌达9三款插混车型;
广汽集团旗下的昊铂、传祺、埃安品牌的明星车型也集体亮相本届慕尼黑车展,第二代AION V宣布登陆欧洲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正在从最初的简单产品出口,逐步转向本地化生产和生态输出的新模式。
为应对欧盟关税壁垒,中国车企加速了在欧洲本地化生产的步伐。2025年已有5家中国车企宣布在欧洲建厂,总投资超200亿欧元,投产后将同步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与此同时,小鹏、零跑等车企借助与大众、Stellantis等车企巨头的合作,快速融入欧洲市场。小鹏汽车表示,通过此前与大众的合作,公司能够在研发、合规和供应链等方面更快地适应本地需求。小鹏汽车的欧洲首个研发中心也已启用,以“In Europe, With Europe”为核心,深度挖掘本地用户需求,加速技术创新与本地化落地。
零跑汽车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海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车企一定要全球化,不做全球化没有未来。”
供应链企业成为技术输出者
亮相2025慕尼黑车展的中国供应链企业也不再是依附者,而是以核心技术突破,成为全球车企关注的合作伙伴,这重点集中在电池和智能化两大领域。
宁德时代展示了其欧洲工厂生产的新型电池——全新神行Pro动力电池,长寿命版的寿命可达12年或100万公里,能量密度提升20%的同时充电速度提高50%。据悉,其在欧洲布局的产能已进入满产状态,相当于2024年欧洲电动车电池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此外,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也纷纷亮相本次慕尼黑车展,形成“中国电池军团”效应。
在智能化领域,黑芝麻智能发布了最新的A2000芯片,算力达200TOPS的同时支持多传感器融合;
禾赛科技带来了最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包含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新一代纯固态车规级补盲雷达FTX。禾赛官方宣布,AT128激光雷达已获得宝马订单;
元戎启行展示了自研的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该模型成功引入了“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推理机制。与传统端到端模型相比,VLA模型不仅具备高度可解释性,也因其决策路径可追溯、可求导,摆脱了传统模型的“黑盒”难题;
Momenta与优步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已在慕尼黑完成10万公里路测,计划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
地平线不仅展示了征程6系列智能计算方案、升级版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还宣布成立欧洲总部,展示其在本地化适配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并与多家全球车企及Tier 1合作,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欧洲及全球市场落地。
“地平线来到欧洲绝对不是Show Off技术,更多的是表明态度,中国的科技企业也能够参与全球的合作生态、产业生态,做里面有机的分子,而不是给人感觉是外援者。”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目前地平线海外的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业务在正常推进,已获全球生命周期约1000万辆的订单。
2025慕尼黑车展的“中国主场”,本质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缩影,显然,中德车企的较量,已从产品、技术延伸到战略、生态。
“关税壁垒将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本地化生产,2025年已有5家中国车企宣布在欧洲建厂,总投资超200亿欧元,投产后可规避关税成本,同时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炳锋表示,生态出海将帮助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建立长期竞争力,未来3-5年,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将更加完善,逐步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的转变。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再到生态落地,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慕尼黑这个传统德国主场上,展现出系统性的全球竞争力。中国车企以全产业链生态出海破局,德国车企也正发起反攻,这场较量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
"没有谁能独占未来,"正如大众集团CEO奥博穆所言,"这场变革需要全球协作,最终胜出的将是那些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并能快速迭代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