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晓慧深圳报道
深圳东部海边“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迎来经济“开门红”。
5月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多项数据表现亮眼,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为73.42亿元,同比增长40.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
具体来看,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多项指标超出一季度深圳平均水平,尤其在汽车制造业等领域继续“领跑”。
3月17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召开技术发布会,发布将电动车带到千伏时代的超级e平台技术,并启动了汉L与唐L的预售。
而这些新的技术和新的车型,都有可能在距离其总部80公里外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得到应用和量产。
在比亚迪的带领下,2025年第一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6%,较深圳全市平均增速高出54.3个百分点。
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已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投资超过315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三、四期项目,满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2200亿元。
据公开资料,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零部件项目满产,二期整车项目西地块全面投产,三、四期项目正在建设,其中四期项目于2024年11月签约,已在近期完成厂房交付。
此外,3月份,国内首个磁流变悬架系统量产工厂--京西智行深汕工厂落成投产,该工厂将正式生产京西MagneRide®第四代磁流变悬架系统,预计今年产能可达到配套15万辆车规模。
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依然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经济增长主力,一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33亿元,同比增长54.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其中,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4%。
其他工业领域,一季度,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67.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增长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有所下降,降低10.3%。
在投资与消费领域,深汕特别合作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投资方面,一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房地产投资表现乏力,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6.9%。不过,工业投资增长39.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增幅明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
制造业投资是工业投资领域的重点部分,增速达37.9%。具体来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9.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330.6%。
公开资料显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瑞华泰尖端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华鹏特种电子材料厂区等产业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在加快,1月,小漠国际物流港二期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也是深圳港首个汽车专用滚装码头,预计2027年年底投产运营后,小漠港区将具备100万辆汽车装卸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消费增长较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亿元,同比增长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