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作为车企宣传C位和卖点的时代或许要结束了。
5月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多家车企已纷纷调整智能驾驶表述。目前,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汽车、蔚来汽车、阿维塔、小鹏汽车等车企宣传产品时,表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多车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响应相关主管部门号召。”
据了解,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强调车企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车企责任在于不能过度宣传,媒体也不能渲染,用户不可滥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在现有技术背景下,驾驶员仍是第一责任人。
车企宣传“改口”变保守律师:有助于厘清责任和消费者正确认识智能驾驶
车企正在着手淡化智能驾驶。
近期,华为鸿蒙智行相关车型、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纷纷“改口”。5月6日,小米汽车App显示,SU7、SU7 Ultra车型中,关于“智驾”更新为小米辅助驾驶xiaomi HAD,涉及城市领航辅助、高速领航辅助、代客泊车辅助。
比亚迪将针对辅助驾驶系统“天神之眼”进行更名,由原来的“高阶智驾”,改为“驾驶辅助”,载客泊车改为下车泊入。理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包括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
有造车新势力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我们都是根据工信部的规定来(调整)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很多企业都改了表述,主要的影响还是在宣传口径上会更保守一些,对市场来说也是好事。”某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公司相关人员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规范车企营销话术还是很有必要的,之前各车企的智能驾驶的概念太多,一般人也分不清楚有什么区别。”河北车主周先生认为,这样可以摆正用户的认知。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提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华为鸿蒙智行、理想、小米、蔚来等车企近期集体调整宣传表述,体现了我国法律对辅助驾驶功能的宣传和使用规范的增强。4 月 16 日工信部召开的专项会议,明确要求车企不得对驾驶辅助功能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而公安部此前发布的警示文件也揭示了驾驶者因认知偏差引发的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从法律层面厘清车企宣传责任与驾驶者使用责任,对于规范产业发展、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车企责任在于不能过度宣传,媒体也不能渲染,用户不可滥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在管理和系统方面,要及时调整道路标识。在自动驾驶实验区和示范区,驾驶员也不能分心。
韩骁认为,车企若在宣传中刻意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边界,将辅助驾驶包装为无需驾驶员介入的全自动驾驶,其行为已触及多重法律红线。首先,如果车企在其宣传内容当中存在虚构或者夸大辅助驾驶技术能力的情形,则该宣传内容属于《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虚假广告”。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此类车企停止发布广告、并处以广告费用三至五倍罚款。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公安部:不按规定使用辅助驾驶存安全隐患,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
“之前带有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比较贵,现在价格下来了,有些人可能对智能驾驶太过乐观,开车手离方向盘,看了一些交通事故报道,还是要提高注意力。”上述车主周先生提到。
自动驾驶是指通过人工智能、传感器和其他技术实现车辆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行驶的能力。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至5级。
在汽车驾驶自动化的6个等级之中,0-2级为辅助驾驶,系统辅助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驾驶人;3-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从部分车企官网或新闻发布会信息可知,尽管相关车企智能驾驶系统命名存在差异,但均突出“辅助”属性,技术特征均属于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规定的2级标准,尚未取得3级及以上等级认证。
不过,从网上公开报道的事故案例来看,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辅助驾驶,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2024年12月4日,江苏南京发生一起因酒后使用辅助驾驶功能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据报道,驾驶人在饮酒后启动了“辅助驾驶”功能,并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睡觉,导致车辆径直撞向南京六合东收费站的安全岛,车辆严重损毁并翻车,现场爆出火光。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发文提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讨论。究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大家应该审慎使用新技术,毕竟在现有技术背景下,驾驶员仍是第一责任人。所以,驾驶员使用新技术前也要了解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付出的代价。”董扬认为。
“尽管车企需承担宣传合规责任,但驾驶者作为车辆的实际控制人,仍需对行车安全负首要义务。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如果驾驶者误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并在开启系统后从事睡觉、玩手机等危险行为,便已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此外,如果驾驶员因为过度信任智驾而没有在驾驶过程当中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并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则依然需要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韩骁提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陈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