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委党校“以全运会为契机加强广州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研究”智库课题调研组,携手中国市场学会夏杰长研究团队、信息时报党建与基层治理研究院等多方智库力量,走进三七互娱、酷狗、咏声动漫等本土数字文化龙头企业,以及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等机构,挖掘“数字文化+百业”融合发展的广州实践,为产业提质升级寻找破局之道。
多方协同解码产业融合痛点
课题调研组聚焦产业结构优化、未来路径设计、政策支持完善三大核心议题,深入企业研发车间、产品展示现场,与负责人、技术人员、市场团队面对面交流。在三七互娱,调研组了解到企业自研游戏领域行业大模型“小七”如何赋能研发提效,旗下《叫我大掌柜》这款海内外热门游戏如何串联起广府文化和文旅景点,以“文化+科技”“文旅+科技”实现双向赋能;酷狗自有版权歌曲《一路生花》登陆东南亚市场便火速传播,成为音乐出海的典型案例;咏声动漫《落凡尘》作为唯一入围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动画作品,成为粤产IP全球化的典范。通过与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座谈,调研团队还掌握了行业“出海”挑战、中小企业融资难、产业服务平台功能不足等共性问题,为后续分析与建议提供了一手素材。
广州数字文化的“底气与挑战”
目前,广州已基本构建起门类齐全、链条完善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音乐、直播、文化装备、超高清视频等细分领域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广州正全力打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三大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
从核心优势来看,广州的“底气”体现在三个维度。规模优势上,全市3760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2025年实现营收6040.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动漫业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国五分之一;网络音乐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游艺装备更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多个细分领域实现“全国领跑”。
结构优势上,龙头企业的“雁阵效应”显著:三七互娱、酷狗、奥飞动漫等行业领军者搭建起产业框架,优创合影、成功易、三川田、火星实践等高成长性新兴企业则在细分赛道创新突破,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产业生态。技术优势上,高清显示、数字装备、AI元宇宙等软硬件技术深度渗透产业各环节,为跨领域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调研也直面产业发展的“短板”:部分业态存在同质化竞争,如小游戏产品玩法重叠;部分产业服务平台功能有限,未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
三大理念支撑“数字文化+百业”融合
在梳理调研成果时,调研组提炼出广州“数字文化+百业”融合发展的三大核心逻辑,为产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引。
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赋能”是动力。数字技术不仅能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效益,更能通过市场需求反哺文化传承保护,如三七互娱、咏声动漫等企业在其开发的数字文化产品中融入大量岭南文化IP,推动了本地文化传播与创新活化,在获得用户高度认可后,进一步促使相关企业主动投身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形成“文化保护→内容开发→市场认可→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
“技术—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关键。数字技术是“催化剂”、文化资源是“原材料”、产业需求是“应用场景”,三者缺一不可。例如,酷狗推出的云游博物馆,既依赖于5G技术和数字音乐,又依托本地文博和民俗资源,更契合游客“沉浸式体验岭南文化”的需求。
“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是保障。市区两级通过出台政策、提供专项资金、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数字文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更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消费者偏好的快速变化,促使其不断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社会公众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反馈的方式实现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关注和参与,不仅让个体从“消费者”转变为“共创者”,更增加了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