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公司已收到伊拉克恩凯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NK Petroleum Company Limited)的《授标函》,确认中标伊拉克Naft Khana油田复产项目。该项目合同金额高达2.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96亿元,占惠博普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1.20%。作为EPCOM(工程、采购、运营、维护)总承包项目,合同执行将分为两个阶段:前18个月内完成工程建设并实现临时验收,随后进入为期36个月的运营与维护期,项目地点位于伊拉克东部迪亚拉省的Naft Khana油田。
中东布局再进一步
此次中标的业主方NK石油公司是该油田的运营商,专注于伊拉克境内的油气资源开发。公告明确指出,惠博普与该公司无关联关系,且近三年内未发生过类似重大业务往来,这意味着本次中标是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国际项目经验独立获取的新订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收到授标函,但正式合同尚未签署,相关条款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公司也提示投资者关注后续履约风险及地缘政治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看惠博普这一单的意义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意外——不是因为惠博普没能力,而是这类大型海外EPCOM项目通常被“三桶油”系企业或大型央企设计院主导。而惠博普作为一家民营能源服务公司,能拿下近16亿人民币的整包项目,确实说明它的海外竞争力在实质性提升。
从战略角度看,这笔订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巩固中东市场地位。过去几年,惠博普一直在推进国际化转型,尤其在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已有多个项目落地。这次中标不仅是收入增量的问题,更是一种“信任背书”——让当地运营商愿意把整个油田复产的全周期管理交给一家中国企业,这对后续拓展区域市场至关重要。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股价报收3.40元,跌幅达6.59%,成交量放大至6882万股,说明市场对“授标函≠合同生效”这一点非常清醒。毕竟国际项目受政治、汇率、执行进度等多重因素制约,尤其是伊拉克的安全环境和支付能力历来是潜在风险点。
但我认为,只要合同最终顺利签订并执行,这单生意不仅能在2026-2027年显著增厚业绩,更重要的是推动公司从“设备服务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在全球油气资本开支逐步回升的大背景下,这种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民营企业,反而可能比大块头更灵活、更具性价比优势。
长远来看,若惠博普能借此机会建立本地化运维团队,形成可持续的服务网络,那它在中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