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MIND与海尔机器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这个消息在今天科技圈悄然传开,虽未掀起滔天声浪,却极可能成为家用服务机器人迈向“真智能”时代的关键一步。11月19日,双方在北京签署协议,标志着一家专注机器人AGI技术的平台型企业,与国内家电巨头在具身智能赛道上正式联手。
根据公开信息,海尔机器人作为海尔智家的“第三曲线”,正依托其庞大的智慧家庭生态,布局清洁、家务、外骨骼等多类机器人产品。而INDEMIND则是一家聚焦空间智能与物理AI模型的技术公司,其自研的ROBOMIND模型被描述为全球首批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具备全局空间交互能力的机器人“大脑”。它能让机器人真正理解三维家庭环境,实现实时感知、认知、决策与交互,打破传统机器人在复杂家庭场景中“水土不服”的困局。
合作的具体方向也已明确:双方将基于海尔的场景数据与供应链能力,结合INDEMIND的具身智能技术与本体设计优势,在家用具身机器人研发、人机交互系统构建以及家庭服务场景拓展等方面深度协同。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硬件代工或功能叠加,而是从底层AI能力出发,重新定义家庭机器人的“智能”内涵。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多说几句。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不少,但大多数仍停留在“按图索骥”“碰壁绕行”的阶段,离真正的“理解家庭”差得远。而INDEMIND所强调的“全局空间智能”,如果能与海尔覆盖全国数亿家庭的使用场景打通,意味着机器人不仅能打扫,还可能在未来识别老人跌倒、提醒物品遗落、甚至主动学习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这才是我理解中“家庭机器人”该有的样子。
更值得玩味的是行业背景。2025年中国家用清洁电器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15亿元,零售量逼近3000万台。政策推动“以旧换新”,消费者对智能化、高端化的需求持续上升。科沃斯、石头、追觅等品牌在硬件层面已卷到极限,下一步的竞争必然转向“大脑”之争——即AI认知能力。此时海尔选择牵手INDEMIND,显然不是为了做又一款会避障的扫地机,而是为未来三年的机器人战略卡位。
当然,挑战也不小。技术整合能否顺利?AI模型的泛化能力是否经得起千家万户真实环境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用户是否愿意为“更聪明”的机器人买单?这些都还有待观察。
但在我眼里,这次合作释放的信号足够清晰:家电巨头不再满足于“连接WiFi”,而是要让机器真正“看懂家、听懂人、融入生活”。如果这条路走通了,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起点——从“工具”到“伙伴”,家庭机器人终于开始长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