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众成近年来在机器人、科技及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结合其核心材料技术优势与外部合作资源,逐步构建起跨领域的产业生态。以下是具体布局细节:
一、机器人领域: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链协同
1. 参股人形机器人企业,深度绑定技术资源
浙江众成通过参股苏州稷下科技(持股18.7%)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苏州稷下科技聚焦高性能机器人研发,团队包括2名IEEE Fellow和3名国家杰青,与苏大仿生机器人实验室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并与英伟达合作开发边缘计算模组,技术授权给波士顿动力用于Atlas机器人触觉反馈优化。该公司已落地菜鸟网络仓储分拣机器人、微创医疗手术导航系统等项目,2024年C轮融资后估值达52亿元,计划2026年申报科创板上市。
2. 自主研发机器人核心部件,强化材料技术壁垒
浙江众成本身围绕机器人关键材料展开技术突破:
高性能塑料齿轮:采用特殊配方和加工工艺,降低摩擦系数并提升耐磨性,具备自润滑性能,可替代传统金属部件以减轻机器人重量。
柔性传感器模块:月产能达15万套,良品率98.7%,适配机器人关节的高精度感知需求。
高强度塑料关节组件: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结构设计,在轻量化的同时可承受更大负荷和扭矩,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
3. 探索机器人系统集成,延伸产业链价值
公司计划向下游延伸,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结合自身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积累,未来可能在机器人外壳材料、柔性电路等环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二、科技领域:新材料研发与智能制造升级
1.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构建技术护城河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981.36万元,同比增长4.26%,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08%,重点聚焦高性能薄膜材料与机器人相关技术。例如,其开发的EVOH高阻隔收缩膜、食品包装用九层共挤EVOH阻隔气调盖膜等产品已应用于高端食品、医药包装领域,而PVDF膜材料的研发处于小试阶段,若成功量产将填补国内空白。
2. 智能制造技术延伸,布局自动化设备
通过合营子公司浙江众大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浙江众成研发了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和热收缩设备,虽目前销量不大,但已初步涉足包装机器人领域。此外,公司在POF热收缩膜生产线中引入工业机器人,优化投料及包装环节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
3. 绿色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公司研发的超薄POF热收缩膜、符合欧盟标准的PCR聚烯烃热收缩膜等产品,契合低碳环保趋势。其POF热收缩膜已替代传统PVC膜,成为绿色包装的主流选择之一。
三、固态电池领域:材料技术储备与潜在场景探索
1. 锂电池隔膜技术积累,为固态电池铺路
浙江众成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于锂电池隔膜研发,目标实现对进口隔膜材料的替代,未来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装。尽管未直接涉足固态电池生产,但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如高阻隔性、耐高温性)可能为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封装、电池模组结构设计等环节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2. 市场合作与战略储备
股吧等平台有投资者提到公司产品可能用于固态电池,但目前缺乏官方信息确认。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众成的研发方向中包含高纯度塑料薄膜和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可用于固态电池的隔离层或结构件,未来存在技术转化的可能性。
3. 产业链协同的潜在机会
若公司进一步深化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其参股的苏州稷下科技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可能与固态电池形成协同——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优的动力解决方案,而浙江众成作为材料供应商有望在两个领域同时受益。
四、总结与未来展望
浙江众成的布局策略体现了“材料技术为核心,跨领域协同为路径”的特点:在机器人领域通过参股研发型企业与自主材料创新形成互补;在科技领域以高性能薄膜为基础,向智能制造和绿色材料延伸;在固态电池领域则以现有技术储备为跳板,等待产业链成熟后的切入机会。未来,随着苏州稷下科技的上市进程推进及公司新材料研发的持续突破,浙江众成有望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高端包装材料等细分市场进一步巩固优势,同时在新能源领域的潜在布局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