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涪陵榨菜产业以总产值155亿元、农民人均榨菜纯收入3805元的亮眼成绩,带动全区及周边60万群众共享产业链红利,“世界榨菜之乡”的金字招牌愈发熠熠生辉。
5月28日,重庆召开“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依山就势发展“土特产”打造巴渝特色名优“金名片”。如何推动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泽林介绍,涪陵主要从“四个聚焦”入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品种创新筑牢产业根基
在海拔800米的涪陵高山种植基地,由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渝早100”青菜头迎风摇曳,这个比普通品种早熟20天的明星品种,已在全国广泛推广。
“第一个聚焦就是品种创新,做强‘产业芯’。”石泽林介绍,涪陵依托渝东南农科院、西南大学涪陵研究院等建立了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依托这些国家级科研平台,涪陵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全的青菜头遗传种质基因库,先后攻克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技术。在国内,涪陵最先实现了青菜头杂交,培育出渝早100、涪杂5号等10多个新品种,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青菜头种植区。
在壮大主体上,涪陵聚焦培育“新动能”。如今,涪陵有40家榨菜生产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还培育了13家榨菜出口企业。榨菜集团是全国酱腌菜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国榨菜城,正向着“百年榨菜,百亿乌江”的目标迈进。
深化智改数转做亮“金品牌”
在涪陵榨菜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一颗颗原料青菜头在经过全自动化生产线的处理后,被一支巨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包装好的榨菜整齐码垛,科技感十足。
要做亮榨菜“金品牌”,智改数转很关键。近年来,涪陵整合两亿多元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技改项目24个。榨菜集团的全国酱腌菜行业第一条全智能化榨菜生产线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涪陵还研发了智能“看筋”机和自动撒盐机。
在涪陵榨菜产业大脑指挥中心,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着种植分布、病虫害识别及预警、预约收购等数据。“正在迭代升级榨菜产业大脑,实现数据汇聚、系统联动、应用创新,推动榨菜产业数字化变革,目前已经初步实现线上申报种子、区域公用品牌线上授权。”石泽林介绍,涪陵榨菜入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目前品牌价值接近380亿元。
构建标准体系产业“含绿量”稳步提升
在4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原料占比达60%以上。
石泽林称,涪陵坚持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绿色体系建设,建立了区、乡、村三级监测网络。
在标准引领上,涪陵完成了榨菜、方便榨菜的行业标准修订,规范了榨菜技术要求、产品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榨菜规格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于2024年获全票通过,这是重庆首个在食用及农产品加工领域获批立项的国际标准。涪陵正以标准升级驱动产业含绿量提升,为全球榨菜产业树立中国标杆。
目前,涪陵榨菜已有30多种产品拿到绿色食品的认证。乌江脆口榨菜芯被列入了重庆食品爆品打造名单。
小榨菜链接大民生,老产业迸发新活力。从长江之畔的农家小菜到享誉全球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涪陵榨菜历经120余年的发展蝶变,如今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绿色发展为卷,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