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汽车零部件企业三季报陆续出炉。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汽车零部件行业已有12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其中,80家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六成。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复苏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重点也将从产品价格转向技术、质量以及全球化运营能力等维度。相关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便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多因素带动业绩向好
整体来看,在已披露三季报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固股份”)、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3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均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中,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例如,10月28日晚间,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5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2.79万元,同比增长91.73%。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同比增长2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5.69万元,同比增长158.24%。
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向好的关键因素。例如,江苏博俊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公司订单持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稳步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2025年1月份至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
行业智能化转型同样为企业带来了新增量。例如,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季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2亿元,同比增长35.44%,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趋势加速,以及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逐步提升,公司电动化、智能化转向系统产品销售持续增长。
加码机器人业务
在主业稳健发展的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将目光投向新兴领域。其中,机器人赛道成为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发力的方向。
例如,10月27日,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深海机器人机械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推动深海机器人产品在海上风电、深海采矿、海底通讯、战略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销售。
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荣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频频开展资本运作。今年上半年,浙江荣泰分别收购上海狄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51%的股权和广州金力智能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的股权,为公司快速进入精密传动、智能装备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奠定了良好基础。
金固股份则依托公司“阿凡达铌微合金材料”良好的跨行业适配性,积极探索该材料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与落地。金固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上表示,公司已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基于阿凡达铌微合金材料的结构件,其样品性能指标通过第三方测试并达到甚至超出客户标准,同时大大节约了成本,有望于年内实现量产并批量供货。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机器人制造具备一定技术同源性,企业在开展机器人产品研发时可实现技术的快速迁移。此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客户资源,这些都能为机器人业务的开展提供天然助力。
“布局机器人业务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单一汽车行业的依赖,平滑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卢克林表示,“机器人赛道还具备高成长性和科技属性,这不仅能增强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潜力的认可,还能带动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拓宽增长边界,为其长久发展积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