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重工豪掷8.76亿,投建唐山95万千瓦风电大项目
大金重工(002487)近日官宣重磅投资计划:公司拟通过旗下控股子公司,在河北唐山建设总装机容量达95万千瓦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额不超过43.80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约8.76亿元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其余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解决。该项目包含三个子项——曹妃甸区两个共7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35万千瓦保障性+35万千瓦市场化),以及丰南区25万千瓦风电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均已获得核准和环评、电网接入批复,土地手续正在办理中。
根据公告,曹妃甸两个项目的建设周期预计为12个月,丰南项目则需18个月,运营期均为20年。从收益预期看,曹妃甸保障性项目表现亮眼,税前内部收益率达17.05%,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765小时;市场化项目和丰南项目收益率分别为13.27%和11.82%,虽有所递减,但仍具备良好经济性。此次投资已获董事会通过,尚待股东大会批准。
从制造到运营:大金的“双轮驱动”战略正加速落地
看到这则消息,我第一反应是:大金重工正在下一盘比“卖设备”大得多的棋。过去几年,市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塔筒制造商”,但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悄然转型——从单一装备供应商向“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运营”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迈进。
我注意到,大金此前已在辽宁阜新、唐山曹妃甸落地多个风电与光伏项目并实现并网,而这次95万千瓦的新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华北区域的新能源布局。更关键的是,这种自建电站的模式,天然形成了“以销促产”的闭环:项目所用风机基础、塔筒等设备极有可能优先采购自母公司,既消化产能,又提升整体利润率。
海外订单爆发+国内电站扩张,双引擎能否持续发力?
从财务角度看,公司当前货币资金充足,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也印证了扩张节奏加快。近期接连斩获欧洲海上风电大单,仅过渡段合同就高达13.39亿元,占去年营收三成以上,海外高毛利订单将显著支撑未来两年业绩。
但我也保持一份谨慎。风电项目回报周期长,受电价政策、并网进度影响较大,公告中也提示了“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同时,行业整体资金面偏紧——风电设备板块近五日主力净流出近30亿元,大金自身短期股价承压,技术面显示空方占优。
不过,长远来看,我依然看好这种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当制造环节面临价格竞争时,拥有项目开发能力和现金流稳定资产的企业,才更有资格穿越周期。大金这步棋,走得够前瞻,也够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