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重工今日密集发布两项重要公告,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海上风电场项目过渡段独家供应合同,总金额约13.39亿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5.41%。同时公司拟投资不超过8.76亿元建设曹妃甸区70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和唐山丰南25万千瓦风电项目。这两项动作分别指向海外市场拓展和国内产能布局,显示出公司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双线推进策略。
观察这份欧洲合同的具体条款,合同约定2027年交付完毕,采用预付款、进度款、尾款的分期结算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明确提示了实施周期较长和外汇结算的风险,这种审慎表述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从业务结构看,过渡段产品属于公司海上风电装备核心产品线,此次获得欧洲项目独家供应资格,印证了其在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竞争力。
结合行业背景分析,欧洲海上风电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未来十年市场容量预计翻番。英国第七轮招标政策升级、欧洲各国百亿级现金补贴等措施,为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金重工此时获得欧洲大单,恰逢行业政策红利释放期。
从公司战略布局观察,大金重工近年来持续强化全球化运营能力。公司在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设有成员企业,这为获取海外项目提供了本地化支撑。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日韩海上风电市场投标,显示出对亚太市场的同步开拓意图。此次欧洲项目的中标,可能成为其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的关键节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获取海外订单的同时,公司同步加大国内投资。8.76亿元的风电项目投资,涉及陆上风电开发运营,这与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发的战略布局相契合。这种装备制造与项目开发双轮驱动的模式,有助于平滑单一业务的周期性波动。
从财务角度审视,13.39亿元的合同金额对公司营收贡献显著。参照2024年营收基数,该订单相当于再造三分之一的大金重工。但需要冷静看待的是,收入确认要等到2027年,短期内对业绩支撑有限。此外,融资数据显示近期连续净偿还,市场资金态度趋于谨慎。
纵观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态势,漂浮式风电等新技术路线正在崛起,预计2030年实现全面商业化。大金重工在浮式基础等产品领域的技术储备,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正在参与日韩市场投标,表明其全球化拓展仍在持续推进。
这份欧洲大单的落地,既是对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认可,也是中国风电装备企业出海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具备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中获取更大份额。不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汇率波动、交付进度等风险因素仍需持续关注。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