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12:45:0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iPhone Air惨遭滑铁卢?定价万元却只有单摄,苹果生产线光速拆除!

  苹果的"薄命"实验:iPhone Air为何遭遇滑铁卢?

  当苹果在9月发布会上骄傲地展示仅5.6毫米厚的iPhone Air时,或许没想到这款挑战物理极限的产品,会在短短两个月内遭遇生产线"光速"拆除的尴尬。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第四赛道"探索,如今正面临被苹果从产品路线图中紧急移除的命运。

  供应链的"紧急刹车"

  市场对iPhone Air的冷淡反应,迅速传导到了最敏感的供应链端。据透露,代工巨头富士康已拆除了几乎全部iPhone Air生产线,仅保留象征性的一条半产线;而立讯精密更是在10月底就全面停产。这种"教科书级别的求生欲",与热销机型数十条产线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库存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iPhone Air在官方渠道随处可见,与其Pro系列"一机难求"形成强烈反差。有分析认为,苹果仅为iPhone Air分配了10%的制造产能,但即便如此,生产的产品仍有相当部分未售出。

  当"薄"遇上"短板"

  iPhone Air的失败,核心或许在于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定价对标旗舰,配置却在明显妥协。苹果将营销火力集中在极致薄度和钛金属机身上,试图营造"高奢"感觉。然而,物理定律不容挑战——为了将组件塞入如此纤薄的机身,苹果在电池续航和摄像头硬件上做出了"致命"妥协。

  评测人士普遍抱怨,iPhone Air的电池容量偏低,且仅配备单颗后置摄像头,而非旗舰机标配的三摄系统。消费者面对一款定价接近Pro系列、却在续航和拍照上明显缩水的手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标准版或功能更齐全的Pro机型。

  苹果的"中场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并未完全放弃Air项目。部分工程师仍在继续研发,传闻中的改进方向包括增加电池容量、引入均热板散热技术,以及可能加入第二颗后置摄像头。这或许意味着苹果正在进行一次成本核算:与其硬着头皮推出二代,不如"壮士断腕",将产能和精力全部转移到更赚钱的Pro系列和未来的折叠屏上去。

  手机行业的"薄情"现实

  iPhone Air的黯然离场,不仅是苹果的挫折,更是整个手机行业对"薄度迷恋"的一记当头棒喝。别以为遭遇滑铁卢的只有苹果一家,就连三星也顶不住了——据报道,这家韩国巨头已经取消了自家的超薄Galaxy S26 Edge项目,原因正是前代产品市场反应过于冷淡。

  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历史的又一次轮回。还记得2015年左右那波"对薄度的痴迷"吗?结果我们得到了易弯曲的机身、随时没电的小电池和发烫的SoC。现在,当消费者花费近万元买一部旗舰机时,他们期待的是超长待机、随时流畅"开黑"不掉帧、拍出质感大片——单凭一个"薄"字,根本赢不了这场战争。

  或许,iPhone Air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极致设计的路上,不能忘记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毕竟,当"薄"的理念无法战胜用户对续航和性能的"实用"需求时,一场溃败已在所难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