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Air项目遭遇的滑铁卢,正在供应链端引发连锁反应。根据最新消息,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超薄机型上市仅数月就面临生产线关停、二代产品搁浅的窘境。作为iPhone Air两大代工厂之一的立讯精密,据称已在10月底全面停产该产品。
数据显示,iPhone Air在所有iPhone机型销量中占比仅有3%,甚至不及去年被戏称为凑数机型的iPhone 16 Plus。这种市场冷淡反应迅速传导至供应链,立讯精密和富士康均采取了果断措施削减产能。富士康更是拆除了几乎所有的iPhone Air生产线,仅保留象征性的一条半,预计11月底前彻底停工。
从产品定位来看,iPhone Air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定价对标旗舰机型,配置却在关键指标上明显妥协。为了达到5.6毫米的极致薄度,苹果在电池续航和摄像头硬件上做出了致命牺牲。评测人士普遍抱怨其电池容量偏低,仅配备单颗后置摄像头,缺乏Pro级别的散热能力。消费者面对一款定价接近Pro系列却在核心体验上缩水的产品,自然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标准版或功能更齐全的Pro机型。
这一失败不仅影响苹果自身,更对整个手机行业的超薄路线提出了质疑。就连三星也取消了自家的超薄Galaxy S26 Edge项目,原因是前代产品市场反应过于冷淡。行业报告显示,用户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为极简设计点赞,但实际购买时往往选择更厚、电池更大、摄像头配置更强的实在派手机。
对于立讯精密而言,iPhone Air项目的挫折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正在显现成效。今日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800G硅光模块已实现量产,1.6T产品正进行客户验证,液冷解决方案已从前瞻布局转向规模化商用阶段。同时,公司在汽车领域的Tier 1项目合作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从历史经验看,苹果此前尝试的iPhone Mini和iPhone Plus同样未能成功开辟出稳定的细分市场。如今Air项目的暂停,表明苹果正在进行成本核算:与其硬着头皮推出二代产品,不如将产能和精力转移到更赚钱的Pro系列和未来的折叠屏产品上。有消息称,重塑后的iPhone Air最早可能在2027年春季与标准版iPhone 18一同低调回归。
当前手机市场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随着手机价格攀升和升级周期延长,消费者更看重实际使用体验而非单纯的外观设计。当极致的薄无法掩盖性能和续航的短板时,市场自然会给出明确答案。这一轮超薄手机的集体遇冷,或许标志着手机行业对薄度迷恋的时代正式结束。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