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在10月30日盘后密集发布了四份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告,涉及预留授予部分的调整与行权安排。根据公告披露,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决定注销65名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共计685,524份,其中30人因离职被注销全部期权,35人因2023年度绩效考核不达标被注销部分期权。
此次调整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的激励对象由303名进一步缩减至272名。与此同时,董事会确认预留授予第三个行权期行权条件已经成就,这272名激励对象可在第三个行权期内行权共计1,829,656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5.13元/股。
观察这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轨迹,从2022年9月预留授予时的365名激励对象、1,310.10万份期权,到如今仅剩272名激励对象、剩余未行权期权3,817,400份,期间经历了多轮因离职和绩效不达标导致的期权注销。这种持续的人员优化和期权注销机制,反映出公司对激励计划考核标准的严格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行权价格经过多次调整,从最初的35.87元/股降至35.13元/股,主要系公司实施年度权益分派所致。对比立讯精密当前65.04元的市价,这批期权的内在价值相当可观,为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提供了实质性的收益空间。
同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同比增长23.59%至28.59%。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稳健,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良好的业绩表现成为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成就的重要基础。
从市场表现看,立讯精密今日股价下跌3.33%,收于65.04元,成交额高达116.76亿元。尽管单日表现不佳,但公司作为消费电子龙头,在AI眼镜、混合现实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仍被多家机构看好,多只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将其列为重仓股。
股权激励计划的常态化调整,既体现了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也展示了通过激励机制保留核心人才的战略意图。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立讯精密通过严格的绩效管理保持团队战斗力,这种精细化管理能力或许正是其能够持续超越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