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电复兴浪潮与铀资源短缺预期共振,核电板块近期遭到热炒。
5月27日,中超控股(002471.SZ)、尚纬股份(603333.SH)等核电上游材料个股延续强势,均走出4连板。港股中的中核国际(2302.HK),更是在26日单日暴涨129.78%。
尽管部分概念股仍在狂飙突进,但当天主力资金净流出超30亿元,板块已经出现明显分化,中游核电建造等大盘股回调,接力涨停的主要是上游材料及零部件、可控核聚变技术概念等小盘股。
板块狂欢过后,风险也已隐现,部分个股核电业务占比较小且业绩亏损,只因沾上“核聚变”、“核电电缆”概念而被爆炒。有投资人对第一财经称,长期看好核电建设拉动相关设备厂商订单释放,但需警惕短期热炒带来的风险。
铀价反弹上中游标的轮番上涨
5月27日,中超控股、尚纬股份、融发核电(002366.SZ)、锡装股份(001332.SZ)等核电概念股再度涨停,中超控股、尚纬股份作为上游材料的核电电缆概念已经4连板。
近期,核电板块异动主要受美国核电复兴及主要大国对核电态度扭转催化,上游铀资源短缺价格反弹成为关键因素。
全球铀价自4月关税豁免落地后触底反弹,从65美元/磅回升至71美元/磅。高盛在最新报告中判断,受核电装机潮推动,铀矿市场将面临结构性短缺,预计2040年全球铀矿缺口达1.3亿磅,这一判断直接引发市场对上游资源股的追逐。
5月26日,港股中核国际作为铀矿勘探龙头,以单日129.78%的涨幅点燃核电板块行情,A股20多只核电概念股涨停,涉及核电上游材料和零部件,中游设备及核电建造。
根据东方财富数据,26日,核电核能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2.86亿元,上海电气(601727.SH)、中国核建(601611.SH)等中游核电建造大票均涨超5%,盘中逼近涨停。中超控股、尚纬股份、融发核电等小盘股因流通市值较小,成为主要炒作对象。
到了27日,资金已经转向。公开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超30亿元,小单则净流入超25亿元。核电核能板块出现明显分化,中游核电建造等大盘股回调,上游材料及零部件、可控核聚变技术概念等小盘股接力涨停。例如核电电缆概念股中超控股,截至27日已4连板,多个知名游资席位在22日、23日、26日频繁交易,推动该股连续涨停。
对核电板块异动原因,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此轮行情主要受5月23日美国核电利好政策释放催化,需求面上,AI等能源需求拉动电力消耗,小型反应堆为优选解决方案,全球核聚变商业化加速。但仍需警惕相关核电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以及天然铀供给超预期释放。
部分公司业绩大幅亏损
遭到热炒的部分概念股,核电相关业务占比很小,且主营业务面临亏损。中超控股、尚纬股份、融发核电等多只连板股,已接连提示风险。
根据公告,今年一季度,中超控股、尚纬股份净利润分别亏损2023.79万元、1449.43万元。融发核电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也仅盈利311.29万元,且该公司前实际控制人涉及刑事案件,导致其销售收入、重点项目推进及员工稳定性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超控股早在2022年报就曾公告,已完成耐高温抗拉耐腐蚀型核电站用电缆开发研究,但此后两年年报并未进一步披露相关业务收入,仅在今年5月6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提到,目前是中核集团的合格供应商。
尚纬股份则在2024年报中称,公司电缆产品服务包括太平岭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陆丰核电站等核电项目,但业绩状况却不容乐观,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1.39%,净利润同比下滑20.06%,今年一季度亏损1449万元。
根据国家核安全局披露信息,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达102台,总装机量1.13亿千瓦,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未来哪些核电板块业绩确定性较高?有公募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受益于我国核电审批常态化,核电建设拉动相关设备厂商订单释放,龙头公司业绩确定性较高。
以中国核建为例,2020-2024年,该公司核电工程收入从104亿元提升至322亿元,复合增速为43%。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核电新签合同551亿元,同比增长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