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反内卷”自7月提出,政策成效在8月已得到体现。近日,A股快递上市公司陆续公布8月经营业绩,大部分企业单票价格出现环比回升。分析认为,随着政策持续推进,快递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盈利改善与价值重估。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行业将迎来 “存量优化” 的关键时期。
多家快递企业单票收入环比提升
今年7月,国家邮政局通过党组会、快递企业座谈会等形式,旗帜鲜明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快递企业在广东、浙江等电商重镇率先启动涨价,8月中下旬,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开始跟进。
行业“反内卷”初显成效。多家A股快递上市公司8月单票收入录得环比增长,但各企业表现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
具体来看,申通快递表现亮眼,8月份实现快递服务收入44.34亿元,同比增长14.47%,单票收入同比增长3%至2.06元,环比提升0.09元,与此同时实现业务量21.47亿件,保持10.92%的两位数增长。圆通快递公告,公司8月实现快递产品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9.82%,单票收入环比上涨0.07元至2.15元,同比跌幅缩小,当月公司完成快递业务量25.11亿票,同比增长11.08%。而韵达在8月份实现快递服务收入41.19亿元,同比增长5.16%,单票收入环比微涨0.01元至1.92元,完成快递业务量21.45亿票,同比增长8.72%,票均收入环比涨幅和业务量增速都落后于同行。
顺丰8月合计营收247.87亿元,同比增加7.86%。其中,速运业务营收186.57亿元,同比增长14.14%;业务量14.06亿票,同比增长34.80%,但单票收入环比下降0.28元至13.27元/票,同比降幅为15.3%。分析认为,虽然顺丰单票收入环比仍在下降,但其业务量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推动市场份额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8.3%。这种 “以价换量”表象下,是顺丰持续推进的结构性优化。今年上半年,顺丰时效快递/经济快递件量分别同比增长18.6%和29.6%。海通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尽管业务结构变化会造成顺丰单票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滑,但并非由于核心时效件的价格战,而是健康的结构优化与规模扩张。与此同时,公司费用管控效能的提升,也对冲了部分毛利率压力。
提价浪潮蔓延推动行业盈利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9月,行业“反内卷”引发的调价浪潮还在向更多区域蔓延。梳理媒体报道,江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京津冀及辽宁等地的快递企业相继发布调价通知,加入涨价行列。
机构普遍看好政策推动下的行业盈利改善。华源证券认为,当前电商快递行业需求坚韧,自上而下的“反内卷”有望率先带动“产粮区”的快递价格上涨,释放企业盈利弹性,电商快递中长期迎来良性竞争机会。
东莞证券研报认为,9月多省市快递企业发布调价通知,快递行业有望实现全面提价,参考历史经验,经历了多年的精细化运营后快递企业网络效率较高,业绩弹性更大,预计快递提价和严查低价件将小幅提升快递企业利润率。看好快递行业反内卷背景下加大监管力度,倒逼企业调整竞争策略。
行业价值重构还需产业链协同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反内卷”首月成效显著,但快递业转型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行业长期低价倾销惯性难以瞬间扭转,而企业间的分化可能加剧,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加速技术投入,而中小玩家则可能面临 “要么合规要么出局”的艰难选择。
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认为,目前快递行业前八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5%,此次集体涨价意味着快递行业正式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价格战最终会从价格的竞争变向价值的竞争。从趋势看,在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会逐步上调。但在上调过程中,会出现并购、整合、重组的情况,部分从业者会退出,行业集中度可能提升。
此外,行业价值重构也需产业链协同。有分析认为,目前上游电商平台的低价竞争或限制快递企业提价能力。也只有当消费者愿意为时效、安全等增值服务支付溢价,快递业才能真正摆脱“谁涨价谁丢失市场”的困境。8月数据显示这种转变已经开始,但行业要真正实现从 “规模红利”到 “价值红利” 的转化,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政策坚持和市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