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涨停,价格冲上9.52万元/吨,创下年内新高。受此带动,A股锂矿板块集体爆发,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两大巨头分别上涨近10%和超7%,盛新锂能、大中矿业等多只个股涨停。这场突如其来的行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储能需求持续爆发、产业链去库存加速以及市场情绪集中释放的共振结果。
从基本面看,驱动这一轮上涨的核心逻辑是储能市场的“量价齐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已达430GWh,同比增长超过65%,并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头部电池企业订单排至明年年初,产线满负荷运转成为常态。这直接拉动了上游材料的需求,碳酸锂库存连续13周下降,截至10月底总库存降至13万吨以下,周转天数为近三年最低。与此同时,六氟磷酸锂、VC添加剂等材料价格率先飙涨,形成强烈的涨价传导效应。
而引爆市场的导火索,则来自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在11月16日的一番表态。他预测,若2026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速超过30%,甚至达到40%,短期内供应难以匹配,价格可能突破15万元/吨,甚至冲击20万元/吨。作为全球前五大锂企的掌舵者,这番话迅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预期。第二天,碳酸锂期货便以涨停回应,单日增仓超9万手,总持仓创历史新高。
说实话,看到这个行情,我并不完全意外。早在三季度末,我就注意到储能电芯排产数据持续超预期,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签下200GWh长单的消息也说明行业对未来的信心十足。但我也必须承认,期货一天拉出9%的涨幅,明显带有情绪溢价。毕竟现货均价当天仅涨至8.62万元/吨,期现价差迅速扩大至近万元,这种背离后续必然面临修复压力。
我认为,当前市场对锂价的博弈,本质是“近强远弱”的逻辑对决。短期看,储能需求确实在快速消化库存,四季度锂盐企业盈利环比改善是大概率事件,尤其像天齐锂业、盐湖提锂成本低于3万元/吨的企业将显著受益。但长期看,进口锂精矿价格已在回升,非洲等地新增产能也在释放,供给端并非毫无弹性。
所以我的判断是:这一波上涨有真实需求支撑,但也不乏资金助推。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暴涨的锂矿股,不如更关注那些绑定头部电池厂、具备一体化布局的成本优势企业。毕竟,当周期再度转向时,活下来的永远是成本最低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