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电股份要赴港上市了——这家国内PCB行业的龙头公司刚刚官宣,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消息一出,市场关注度迅速升温。而几乎同一时间,公司披露的上半年业绩也浮出水面:营收和利润双双高增,但PCB业务毛利率却意外下滑。更值得注意的是,副总经理李明贵紧接着宣布将减持股份。一连串动作叠加,让这家原本就站在AI浪潮风口上的企业,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根据公告,沪电股份此次筹划境外上市,主要是为了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目前公司正与中介机构讨论具体方案,但发行规模、时间等关键细节尚未敲定,后续还需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获得境内外监管机构的批准,存在不确定性。这说明,虽然方向已明,但落地仍需时间。
从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不可谓不亮眼:营业收入84.94亿元,同比增长56.59%;归母净利润16.83亿元,增幅达47.50%。PCB业务作为核心支柱,实现收入81.52亿元,增长57.20%,反映出在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高景气领域的强劲需求拉动下,产能和订单都在快速释放。不过,毛利率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成了这份成绩单中少有的“瑕疵”。公司解释称,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大幅增加以及泰国工厂尚处于亏损阶段的影响。这两个因素都属于短期承压项,尤其是海外新厂投产初期的磨合成本,未来随着产能爬坡有望改善。
而高管李明贵拟减持不超过16.04万股的消息,则引发了一些市场联想。尽管减持比例极小(仅占总股本约0.0083%),且理由为个人资金需求,但在公司宣布重大资本运作之际出现此类行为,难免让人多看一眼。考虑到李明贵身兼副总经理、董秘等多重职务,在业内也有一定影响力,他的动向或许更多是个人财务安排,但也提醒投资者关注内部人员对股价预期的微妙变化。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时机选得挺巧。当前AI硬件周期仍在上行通道,PCB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估值和业绩都有支撑。此时谋划港股上市,既能借助国际资本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也可能为后续海外扩张引入战略资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毛利率承压和高管减持也提示我们,高速增长背后并非没有隐忧。
我认为,真正决定沪电股份长期价值的,不是一次IPO能不能成,而是它能否持续巩固在高端PCB领域的技术壁垒,同时有效管理全球化运营的成本与风险。现在的问题不是“好不好”,而是“能不能稳住势头”。如果泰国工厂能在未来一年内实现扭亏,股权激励带来的费用压力逐步消化,那么这次赴港上市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新一轮成长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