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锂电股集体跳水,赣锋锂业一度跌超10%,天齐锂业同步重挫。今日早盘,锂电池板块成为市场最显眼的“失血点”之一,恒生指数开盘即下挫1.45%,恒生科技指数跌逾2%,午间收盘时跌幅进一步扩大至3.11%。与此同时,A股稀有金属ETF暴跌近7%,新能源产业链全线承压。
从盘面来看,赣锋锂业自开盘起便持续走弱,截至午盘跌幅已扩大至10%,股价报64.14港元,成交额高达58.58亿港元,显示出资金集中抛售的迹象。而另一大锂业巨头天齐锂业也未能幸免,盘中跌幅一度突破10%。这一轮下跌并非孤立事件——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同日大跌超7%,报价回落至92960元/吨,直接冲击了市场对锂价短期企稳的预期。
我一直在关注赣锋锂业的长期逻辑。这家公司早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锂资源商。根据其2035年战略规划,它正加速向“新能源材料+高端电池制造”的综合平台转型。全球布局的5000万吨LCE权益资源量、80%以上的自给率目标、固态电池领域18%的全球专利占比,都是它构建护城河的关键筹码。尤其是固态电池业务,预计2030年产能达50GWh,营收贡献将超2000亿元,这在当前阶段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技术溢价资产。
但我也清楚,市场的短期情绪往往不看这些远期故事。眼下压制股价的核心因素很现实:锂价低迷、短期盈利承压、以及整个新能源赛道估值回调的压力。尽管行业长期需求仍在扩张——储能将成为最大增量来源,低空经济和AI数据中心也在打开新应用场景——但资本市场现在更关心的是“当下能不能赚钱”。
我的看法是,这次大跌更像是对前期反弹的一次修正,叠加商品端碳酸锂价格再度破位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对于真正着眼于2030甚至2035年的投资者而言,当前的波动反而可能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赣锋目前PE(TTM)为负,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一旦锂价重回10万元以上区间,或固态电池订单出现实质性突破,修复空间不小。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海外项目推进受阻、技术商业化延迟、钠电池替代压力……这些问题都真实存在。但我认为,像赣锋这样具备资源控制力、技术纵深和全球化客户绑定的企业,在行业洗牌期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短期看价格,中期看产能,长期看生态。这场调整,或许只是成长路上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