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锂成为资本市场最为“闪耀”的存在,当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触及涨停,涨幅为9%,报95200元/吨,期价创下年内新高。
A股市场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收盘,锂矿指数以7.16%的涨幅,领涨各指数板块,23只成分股中,9只个股收涨停;此外西藏矿业、盐湖股份等多只个股涨超5%。值得一提的是,锂矿指数已连续3个交易日大涨,截至当日收盘,成分股中已有7只个股年内股价涨幅超110%,大中矿业股价年内涨幅更是达264.12%。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碳酸锂期货价格强势上涨,是供需关系、消息面与资金面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在其看来,碳酸锂本轮上涨应视为产业链调整期的价格修复,而非新一轮上行周期的开启信号。
储能需求提振
锂电产业链掀起“涨价潮”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储能需求强劲是驱动这一轮锂价走高的重要动力。现货市场上,11月17日,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早盘)价格较昨日上涨3600元/吨,中间价报90350元/吨;而该价格较月初78050元/吨的价格上涨了15.76%。
“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驱动是由下游海内外储能市场订单爆发,并带动电池及铁锂材料企业排产持续走强。”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郑晓强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国内储能走强主要由于目前储能项目利润率空间打开,海外则是由于欧美政策及当地基差电网设施老化带动储能同步增长。”
在郑晓强看来,储能带动效应较强,且从目前企业反馈订单情况及观察来看,2026年订单持续性较好。
受益于储能需求提振,锂电产业链的涨势也延伸到了其他环节,卓创资讯富宝锂电分析师董云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自9月最低点上涨了11.9%,六氟磷酸锂自9月低点上涨了150%,其他材料如湿法隔膜、铝箔、铜箔均有5%至10%左右的涨幅。
“目前看储能明年的预期不错,全球AI发展势头较猛。”董云帆分析称,“伍德麦肯兹(WoodMackenzie)测算,2025年美国储能装机容量预计达19.0吉瓦,储能容量预计达52.5吉瓦时,较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53%和45%。预计到2030年美国新增需求达185.6吉瓦时。国内市场在政策指引下,预计今明年是高增速期。卓创资讯预测未来5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复合增速保持在15%至25%区间。”
不过隋东却认为,此次锂电产业链价格反弹更多是短期因素驱动的阶段性修复,而非产业基本面的根本性反转。在他看来,短期锂电产业链价格涨势,是受到供需、消息面等多重因素影响。
在隋东看来,短期来看,动力电池与储能需求仍将支撑价格高位震荡;但从中长期看,供需格局仍面临压力。“12月中下旬后,预计枧下窝等国内锂矿将逐步复产,海外新增产能也将陆续释放。2026年行业整体供应过剩的预期并未改变。”
业内提示:
需警惕市场情绪降温价格回调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锂电产业链价格持续攀升,点燃了资本市场的情绪。
11月16日,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对于明年锂价的预测,亦给予了市场一定的乐观预期。他表示:“2026年碳酸锂需求预计会增长30%,达到190万吨,同时供应能力经过评估后预计增长25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锂价格有探涨空间。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过30%,甚至达到40%,短期内供应无法平衡,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吨甚至20万元/吨。”
不过,卓创资讯富宝锂电分析师苏津仪提示,短期来看锂矿基本面仍具备一定支撑,但需警惕因市场情绪降温、多头获利了结以及企业套保意愿上升所可能引发的价格回调风险。
从短期基本面来看,苏津仪表示,产业链基本面将延续偏紧格局,富宝资讯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碳酸锂产量环比增长约5.6%,预计11月份碳酸锂产量仍将维持小幅增长,但增速放缓至1.4%左右。需求保持相对强劲,尤其是磷酸铁锂市场,10月份国内磷酸铁锂产量环比增长约16.4%,预计11月份产量环比增速在9.9%左右;市场供需结构持续收紧,预计11月份碳酸锂的去库量级将达到1万吨以上,且去库状态或将延续至年底。
广东华辉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华明认为:“近期,碳酸锂的强势反弹,交易性行情因素大,锂电产业的反转需要时间。”
“从供给端来看,冬季国内盐湖产能开工率低,叠加近期海外相关锂矿生产不及预期,市场产生了供给不足的担忧。与此同时需求端电池厂和材料厂进入补库存周期,有刚性需求。这种情况下,期货市场出现了资金借助市场情绪,推升期货价格的情况。”袁华明谈到。
隋东向《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需求端,10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增长10.7%,储能电芯排产占比提升,出口亦表现强劲,共同拉动原料需求。此外,锂矿出让收益政策推高成本预期,叠加多头资金积极入场,进一步强化了价格上涨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11月6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江西省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已动用未有偿处置资源量)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公示》。苏津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告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将按实际动用量计征,且不以内部销售价为基准,预示相关生产企业成本面临结构性上升。
不过中长期而言,苏津仪认为锂矿潜在复产预期仍将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未来供给恢复或对价格形成压制,但具体影响程度仍取决于后续政策的执行力度及相关项目的实际推进节奏。从枧下窝停产后国内碳酸锂产量的调整情况来看,在上游原料供应相对充足的背景下,碳酸锂生产端已具备在较短时间内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未来价格的核心驱动或将更多依赖于需求端的实际发展。”苏津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