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锋锂业近期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其股价虽出现一定回调,但公司基本面和技术布局的实质性进展正成为市场焦点。根据公开信息,公司研发生产的324Wh电池组已实际应用于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标志着其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这一进展不仅拓展了锂电池的应用边界,也强化了公司在下一代智能硬件能源解决方案中的卡位能力。
从整体业务结构看,赣锋锂业正在经历一轮深度转型与业绩修复。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锂价同比下跌40%的行业背景下,公司实现营收62.49亿元,同比增长44.10%,净利润达5.57亿元,同比大增364.02%。毛利率回升至28%,较上半年提升7.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恢复。这一反转背后,是锂矿成本控制、储能业务放量以及固态电池技术推进三重驱动的共同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虽仅2552万元,但同比减亏幅度达103.99%,显示出经营趋势持续向好。
固态电池已成为赣锋锂业的核心增长极。公司累计投入超50亿元构建技术壁垒,相关专利申请超过200项,全固态电池在实验室环境下的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均显著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目前,公司与头部车企联合开发的原型车即将进入路试阶段,重庆10GWh固态电池基地已投产并向东风岚图供货,2GWh中试线预计2026年建成,2028年有望实现大规模装车。与此同时,公司已推出适配低空经济的飞行系列电源,并与多家无人机及eVTOL企业建立合作,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
储能业务同样表现亮眼。前三季度累计中标规模约3.8-4.2GWh,6月集成中标量跃居国内第一;电芯中标量约1.8-2.0GWh,第38周登顶榜首,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公司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推出大容量电芯与自主研发的高安全性液冷储能系统,单项目价值量明显提高。尽管10月18日宣布剥离深圳易储能源控股权,交易完成后不再并表,但此举更可能是战略聚焦的主动调整,未来或以参股形式继续参与储能赛道红利分配。
当前,赣锋锂业已形成“上游锂资源+中游材料+下游固态电池与储能”的一体化布局。多氟多、国轩高科、阳光电源等关联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亦保持活跃,但赣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技术迭代与业务重构的同步推进。随着全球机器人、低空经济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加速,其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潜在需求空间正在打开。至于政策变动与市场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未有确切信息表明会对公司核心路径产生实质性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