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年初以来,碳酸锂价格延续跌势,在新能源市场掀起波澜。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其价格波动深刻影响着上下游企业经营与行业走向,时刻牵动着整个产业链的神经。
据生意社数据显示,2025年1月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88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7.64万元/吨。截至5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进一步滑落至6.50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为6.39万元/吨。年初至今,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跌幅达17.51%,工业级碳酸锂现货价格跌幅为16.36%。
多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受供求关系影响,目前碳酸锂价格仍在磨底。预计2026年,在高价产能出清之后,供需边际将持续改善;加上需求结构升级、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或将带动碳酸锂价格修复。
供需失衡是价格下跌主因
“碳酸锂价格下跌的核心因素,是供需关系的失衡。”卓创资讯富宝锂电分析师苏津仪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碳酸锂面临成本支撑下移,产能过剩格局延续的情况,价格连续下挫也反映了“供需关系主导下的产能出清逻辑”仍然有效。
从供应端来看,全球范围内碳酸锂产能呈现出扩张态势。以一季度为例,锂资源新项目推进较为顺利。非洲的 Goulamina、卡玛蒂维项目成功投产,国内大红柳滩项目也顺利落地,阿根廷盐湖新投产项目开始爬产。此外,枧下窝于2月复产,Finniss重启研究进展顺利,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年度锂资源供应整体上调,过剩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
近期虽有部分盐厂陆续进行检修减产,但矿价依旧延续下跌趋势,资源端暂无明显的减停产信号出现,这一系列状况表明,供应端的持续扩张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
需求端,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仍保持较高增速,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并且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使得市场对碳酸锂的依赖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储能市场虽前景广阔,但当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对碳酸锂的需求尚未能有效填补供应端的增量。
隆众资讯认为,当前市场参与者对碳酸锂市场的看跌心态占据主流。短期内碳酸锂供应量缩减有限,过剩局面未有明显的改善迹象。在基本面缺少驱动的前提下,现货价格更容易受到市场心态的影响。需求的疲软以及市场心态对价格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目前碳酸锂价格仍在继续磨底。
“预计2026年后,在高成本产能逐步退出之后,供需边际将持续改善;随着需求结构升级、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可能成为碳酸锂价格修复的边际驱动力。”隆众资讯表示。
产业链企业积极应对
面对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和供需失衡的严峻形势,产业链企业纷纷采取行动积极应对。
上游矿山企业利润锐减,高成本锂矿面临亏损,资源向盐湖提锂、优质锂辉石矿等低成本企业集中。
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推动低成本锂资源项目投产和产能爬坡、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管理效率、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不断提高在锂行业中的竞争力。”
记者获悉,赣锋锂业正加快低成本锂矿项目的落地。今年2月份,该公司位于阿根廷的Mariana锂盐湖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去年底公司非洲马里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一期也正式投产。低成本项目的陆续投产,进一步优化了公司锂资源的供应及成本结构。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了覆盖锂电上下游的锂资源、锂化工、锂电池产品、储能业务、电池回收等多个环节。
“公司的锂电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锂价波动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赣锋锂业前述人士表示。
面对当前下跌的锂价,大中矿业通过资源控制+低成本扩张+技术降本的组合策略,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强化成本优势,为后续市场回暖奠定基础。
“锂是稀缺的周期性品种,供给和需求的增速均较快,在价格下行的阶段,供给会承受一定压力。但在需求持续增长,供给出现短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供需错配,价格可能会到周期的一个高点。”大中矿业表示。
在产业链中下游,在原料下跌周期中,虽然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前期高价库存则面临减值风险。苏津仪建议:“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可采用浮动价格长协对冲风险,动态调整现货采购比例,同时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纵向整合资源,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增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事实上,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企业此前就曾通过多种方式实践这一策略,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锂电企业需要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构建更加弹性化的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加快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储备,三是提升金融工具运用能力以管理价格风险。只有实现“资源+技术+金融”的协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赵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