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回A以来,光伏行业业绩最稳的公司晶澳科技首次出现亏损,而且是巨亏。
4月25日,晶澳科技(002459.SZ)发布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01.21亿元,同比下滑14%;净利润亏损高达46.6亿元,同比减少166%,而2023年该公司净利润为70.4亿元。
截至4月25日收盘,晶澳科技上涨0.42%,报9.64元/股,总市值约319亿元。若以最高点58.9元/股,股价已经跌去近八成。此外,该公司市值曾在2022年一度突破1900亿元,不到三年就蒸发了近1600亿元。
四季度巨亏拖累整体业绩
分季度看,主要是四季度巨亏,导致公司业绩变脸。数据显示,晶澳科技去年四季度单季亏损高达41.7亿元。而导致四季度巨亏的原因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2024年,该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共计减少利润33.29亿元,占其净亏损的比例达到71.49%。
分地区来看,晶澳科技去年境内毛利率最差,大幅下滑20.09个百分点至-7.98%。在欧洲地区,晶澳科技毛利率也下滑了17.19个百分点,降至-3.51%。此外,该公司亚洲及大洋洲毛利率下降11.99个百分点,目前为8.61%。去年,晶澳科技在美洲营收高达163.8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仅次于境内地区,达到23.37%。
晶澳科技在美洲的毛利率达到31.43%,即使同比下滑了4.63个百分点,在所有地区中仍是最高。不过,关税战之下,该公司的2025年业绩形势也不容乐观。
因业绩亏损,晶澳科技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组件龙头困于价格战
资料显示,晶澳科技自2010年起便开始了从单一电池环节向光伏行业上下游纵深发展的历程。目前已构建了集光伏与储能事业群、智慧能源事业群、材料和装备事业群三大业务群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光伏与储能事业群,涵盖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储能等多个生产环节。截至2024年底,晶澳科技的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能高度匹配,直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性能和耐用性并降低了供应链风险。
过去10年,晶澳科技在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中始终靠前,2024年全球出货量位列前三,且组件业务占据晶澳科技营收比重的95%以上。然而,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过剩加剧,价格最低出现0.65元/W,直接击穿多数组件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线。晶澳科技毛利率遭遇重创,下滑12.96个百分点至4.82%。作为组件龙头,虽然全年出货量高达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但是营收因单价暴跌呈现量增利减的现实困境。
2024年,晶澳科技的研发投入为37.11亿元,占营业收入5.29%;有效专利1899项,其中发明专利1031项。晶澳科技的N 型产能在快速达产,截至去年底公司组件产能100GW,电池产能已完成P型向N型的切换。
公司还在加速推进海外产能布局。虽然关税战激烈,但是晶澳科技依然在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 电池及3GW 组件项目建设,有望凭借丰富的跨国生产经营经验和异地扩张能力在本轮再全球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晶澳科技今年以来还出现了人事变动。
3月11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现年50岁的武廷栋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职务,接替者为39岁的秦世龙。后者曾担任TCL中环副总经理,董秘。
业内人士认为,高管频繁离职或与其二代接班有关。2021年,靳保芳大女儿靳军辉加入家族企业。次年,时年61岁的黄新明和时年57岁的牛新伟相继离开晶澳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