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盘点评# 一方面表明储能依旧是颇有前景的行业之一,未来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电力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将在电力系统调峰、电力保供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行业生态将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年均增速超130%,“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新型储能正逐步演进为以独立主体身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为储能企业提供了清晰稳定的市场参与预期。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储能技术发展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热点。电化学储能系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但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应用中仍面临诸多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 如热失控、过充电和短路等,会严重影响储能系统性能和寿命,甚至威胁到使用人员的安全。
虽然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其安全性问题仍较为严峻,主要包括过热与热失控、短路与爆炸风险以及电解液泄漏等方面。
第一,过热与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常见且危险的安全问题。
热失控通常由电池内部短路、过充、过放电等引起,当电池温度急剧升高时,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分解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引发链式反应,导致电池燃烧甚至爆炸,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包括电解液分解反应和碳酸酯类电解液的热分解反应。
电解液分解反应为:
LiPF6 →LiF+PF5
碳酸酯类电解液的热分解反应为:
ROCO2 Li+LiPF6 →Li2CO3+LiF+PF5 +RCO2R
第二,短路与爆炸风险也是锂离子电池重大安全隐患。
短路可能由制造缺陷、机械损伤或电池老化等因素引起,导致内部电极直接接触,产生大量热量并引发热失控。短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包括阳极和阴极材料快速反应,如锂离子与电极材料反应生成金属锂和其他副产物。
Li++e−→Li
该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金属锂枝晶,进一步引发内部短路和爆炸风险。
第三,电解液泄漏是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使用或受到物理损伤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电解液通常为易燃的有机溶剂,其泄漏会降低电池性能,还可能引发火灾。 电解液泄漏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包括电解液与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反应生成有毒气体,如氟化氢。
PF5 +H2O→POF3 +2HF
因此针对电化学储能系统,结合储能系统结构特点,需要一种高效率且结构和布局设计合理的锂电池安全预警消防灭火装置。基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预制舱结构特点,构建多层协同预警技术,实现对电气火灾、电池火灾的精准火灾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