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宣布:2027 年前禁用所有中国零件!汽车行业最大脱钩来了

车来车往pro
2025-11-16 12:27上海汽车领域创作者
关注
当全球车企依旧深深依赖中国制造时,通用汽车突然做了一个极其“激进”的决定——
在 2027年之前,彻底停止使用所有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象征性操作。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通用已经向数千家供应商下达指令:
必须为所有中国制造零部件找到替代品。
更夸张的是——
通用的目标不仅是减少中国份额,而是彻底将整个供应链移出中国,打造一个“北美自给自足体系”。
通用这是要干什么?是战略重塑,还是一场被政治推着走的“断腕式冒险”?

01 过去几十年都依赖中国,现在要三年内全部撤?通用可能太高估自己了
过去 20—30 年,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铁律是:
如果你想降低成本,就去中国采购。
照明、电子、电缆、注塑件、模具、紧固件……
这些基础零部件几乎都离不开中国供应商。
现在通用说:
不许用中国零件
要从北美找替代品
最快 2027 年全部切完
这听起来像是把几十年的供应链积累按下“删除键”,然后指望三年内重建一个替代生态。
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主席都忍不住说了句大实话:
“这些链条发展了 20、30 年,你想用几年时间逆转?根本不可能。”
通用不是没钱,而是没有替代产业。
北美的零部件体系早在过去十多年被成本竞争挤得七零八落,如今你让它们迅速恢复产能?
谁来投?谁来建?谁来承担成本?

02 通用不是不想用中国,而是不敢用了
虽然这项决策很“硬气”,但它诞生的背景一点都不轻松。
美国汽车巨头现在面对的是:
关税不确定性
出口限制不确定性
原材料风险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不稳定
特朗普团队持续喊“汽车行业贸易战”
这意味着:
一旦风吹草动,所有中国供应链都有可能被一刀切。
通用 CEO Mary Barra 也强调了一个重点: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最便宜,而是最安全。
从“成本优先”到“风险优先”,这是典型的美国制造业战略回摆。
甚至于,通用多年来一直在朝这个方向推进:
合作美国稀土企业
投资内华达锂矿
减少中国电池材料依赖
如今干脆把所有类别都包进来:
从芯片,到电池,再到电缆、塑料、螺丝钉,全部要找非中国替代。
这已经不是调整,而是全面脱钩。

03 但问题来了:没有中国零部件,美国车企成本会发生什么?
一句话:
会涨,疯狂涨。
为什么?
因为中国不是便宜,而是——
质量稳定、产业链完整、交付效率极高、规模优势是碾压级别。
同样的零部件,如果放到北美生产:
人力成本至少翻三倍
上游供应链缺失,需要重新建构
没有规模经济,单价难下
物流成本增加
产能爬坡时间更长
最终结果就是:
车会更贵,利润会更薄,竞争力更弱。
而通用在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是谁?
不是日本、不是德国,是特斯拉。
特斯拉的供应链虽然全球化,但中国占比极高、成本极低;
通用却要用全非中国供应链去对抗,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04 这是战略升级?还是被迫的“去中国化”赌注?
这件事最关键的问题是——通用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
从外部原因来看,这是贸易战压力下的防御姿态;
但从内部战略来说,这也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长期目标:
在北美再造一个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但你必须承认,现实很残酷:
北美缺工厂
缺产能
缺人才
缺配套
缺规模
更缺成本竞争力
通用的计划听起来像是“打造更安全的供应体系”,
但实际可能变成“更贵、更慢、更竞争力不足”的新循环。
当然,对美国政治来说,这样表达很正确;
对通用的长期全球竞争力来说,这可能是一次巨大风险。

05 三年后,通用会成为“自给自足样板”?还是第一个被高成本拖垮的巨头?
供应链不是“调一个开关”。
它是几十万家工厂、数十年积累的工业生态。
通用试图在三年内完成全面脱钩,
这不是“重建”,更像是“豪赌”。
这场赌局:
成了,通用能成为北美供应链复兴的头号样板;
输了,通用可能会被更便宜、更灵活的竞争对手超越。
这不是只靠政治意愿就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