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最新研报维持对巨星科技的“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38.22元,较当前股价有24%的上行空间。这份报告发布于今日凌晨,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在三季度收入同比微降5.8%的背景下,巨星科技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8.96%,毛利率提升至35%,现金流改善显著——这些数据背后,是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带来的持续盈利优化。
从业绩来看,巨星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1.56亿元,同比增长0.65%;归母净利润21.55亿元,同比增长11.35%。虽然三季度收入略有下滑,但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单季毛利率达35.0%,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净利率也上升4.4个百分点至19.3%。中金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海外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与此同时,财务费用率下降2.1个百分点,源于汇兑收益增加,反映出公司在汇率管理上的策略有效性。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79亿元,同比大增127.93%,说明主业造血能力正在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美国五金工具消费增速确实承压,7月和8月同比分别下降4.6%和6.5%。中金认为这一方面与此前关税政策推高终端价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地产景气度波动影响。但展望未来,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预期升温,房地产活动有望回暖,进而带动工具品类需求复苏。而巨星科技凭借已在东南亚等地建立的海外生产基地,具备规避关税、稳定供货的优势,有望在行业反弹时抢占更多份额。
我其实一直关注巨星科技的全球化节奏。这家公司不是简单做出口贸易,而是实打实地在海外建厂、本地化运营。这种模式短期内会拉高管理费用(三季报中管理费用率上升1个百分点),但从长期看,它构建了真正的护城河——当同行还在为关税和物流焦头烂额时,巨星已经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响应客户需求。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这种“贴近市场生产”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研报中提到美国降息推迟、汇率运费波动、关税持续扰动等因素,都是变量。但我认为,巨星的核心逻辑不在短期宏观博弈,而在其全球制造网络的渐进式落地。只要这个趋势不中断,盈利能力的中枢上移就是可持续的。
目前股价30.83元,对应2025年约14.4倍市盈率,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而中金给予的目标价意味着近四分之一的上涨空间,背后是对公司结构性成长的认可。在一个看似传统的手工具赛道里,巨星科技正用全球化+智能制造的方式,讲出一个并不传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