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实智能实控人兼董事长刘磅被立案调查,公司紧急发声。
11月3日晚间,达实智能(002421.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颍上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及《管护通知书》,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磅因涉嫌相关问题被立案调查,并已实施管护措施。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市场关注。针对此事的具体原因,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达实智能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方仅回应称“具体以公告为准”,未作进一步说明。
据公告内容,目前公司已对管理层职责进行了妥善安排,控制权未发生变动,其余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子公司运营秩序稳定。达实智能强调,该事项尚未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过,公司也坦言,截至目前尚不知悉调查的具体进展与结论,后续将依据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履历显示,刘磅出生于1963年10月,为中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自1995年3月创立达实智能以来,长期担任公司核心领导职务,历经八届董事会,始终是企业战略方向的实际掌舵者。目前他还兼任深圳达实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深圳达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公司体系内影响力深远。
我一直在跟踪这家公司在智慧建筑与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意外但不惊讶。达实智能近年来在半导体节能、数据中心液冷系统、AI地铁通行等方向投入不小,今年还因与华为合作、产品通过鸿蒙认证并拓展中东市场而受到机构关注——就在不久前,西部利得基金还将它列入重点调研名单。技术上有亮点,业务也在扩张,按理说是值得看好的成长型标的。
可越是这种处于转型上升期的企业,越依赖核心人物的合规操守。刘磅作为从创业初期一路走来的实控人,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权力高度集中。一旦个人出现风险,即便短期经营不受冲击,市场的信心也会打个问号。更何况,此次是由监察委介入,性质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或商业纠纷。
我不是在预判调查结果,也不是质疑企业本身的价值。我只是觉得,这件事给所有高成长性民企提了个醒:治理结构不能长期停留在“老板说了算”的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企业家的个人行为早已和公司命运深度绑定。达实智能能不能平稳过渡,接下来的公告细节和管理层应对,才是真正考验。
眼下股价还在波动,最新报3.32元,涨1.53%,成交额已达1.23亿,显然资金正在博弈。但我更关心的是,当一个公司的灵魂人物突然退场,它的“去人格化”能力到底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