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实智能大股东减持,触及1%整数倍
达实智能实际控制人刘磅近期实施了股份减持,导致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下降至17.78%,触发了1%的整数倍变动披露要求。根据公司2025年10月24日发布的公告,刘磅在10月20日至2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1562.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4%。本次减持后,他本人及其控制的昌都市达实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76,995,862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并非突发动作,而是对9月11日已披露减持计划的履行。公告明确指出,本次变动与此前预披露的计划一致,未超出原定范围,且不存在违反《证券法》或其他监管规定的情形。从股权结构看,尽管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刘磅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有限。
减持背后的信号:是资金需求还是信心动摇?
看到这个公告,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点减持?结合当前市场环境来看,这或许并不只是简单的个人财务安排。达实智能目前归母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资本回报率(ROIC)偏低,应收账款占比高且周转率下滑,这些基本面压力不容忽视。虽然公司身处“十五五”规划重点提及的“具身智能”赛道,概念上具备想象空间,但现实经营状况显然未能完全兑现预期。
从资金流向看,主力资金近五日净流出超2500万元,行业整体也面临软件开发板块持续资金外流的压力。技术面上,股价短期处于震荡下行通道,位于布林带中轨与下轨之间,空方占据一定优势。3.38元的最新价距离短期压力位3.74元仍有差距,支撑位则在3.19元附近。在这种背景下,大股东减持可能加剧投资者对后续走势的谨慎情绪。
我怎么看这次减持?
说实话,我不太担心这次减持会引发控制权变更——毕竟17.78%的持股依然稳固。但我更在意的是它释放出的情绪信号。在一个政策利好频出、科技题材活跃的时间窗口,实控人选择按计划减持,而不是等待更高估值释放,某种程度上说明内部对未来短期内的价值重估持保留态度。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减持计划早在9月就已公布,执行过程合规透明,至少体现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但如果公司不能尽快改善现金流、扭转盈利困局,哪怕站在“具身智能”的风口上,也难言真正起飞。对我而言,这样的公司现阶段更适合观察,而非贸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