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5 19:23:38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辽宁
转发
发表于 2025-10-24 14:40:16 发布于 北京

$海康威视(SZ002415)$  市值缩水3500亿,“安防一哥”怎么了?

"从市值6500亿到腰斩,海康威视的安防帝国正遭遇主业触顶与AI转型阵痛。冯柳百亿押注后连续减持,379亿应收账款暴露现金流危机,而创新业务增收不增利。面对华为、商汤的围剿,其自研大模型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海康威视

曾乘政策东风,海康威视从创业团队成长为“安防一哥”,市值一度近6500亿。然而,如今主业触顶、创新业务盈利不足、AI竞争激烈,市值近乎腰斩,它能否借AI重现辉煌?

2020年,私募“大佬”冯柳通过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大举买入海康威视,此后成为第四大股东。

彼时的“安防一哥”市值直奔6500亿巅峰,政企客户遍布全国,从城市天网到乡村小径,到处都是它的摄像头。冯柳的逻辑很简单:安防是智慧城市的底层需求,龙头地位稳如泰山。

然而,截至2025年9月末,海康威视市值仅在3000亿元上下,较巅峰近乎腰斩。冯柳也从2024年四季度起开始多次减持,仅2025年三季度就抛售5800万股,持仓市值从巅峰时的百亿级缩水至88.26亿元。

五年时间,这家曾经的“安防一哥”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主业触顶,379亿应收账款压垮现金流

海康威视的崛起,本就是一场“时代红利的精准捕捉”。

2005年“3111工程”、2011年“天网工程”、2015年“雪亮工程”,二十年政策推动下,中国安防从0搭建起覆盖城乡的监控网络,高清摄像头渗透率一度突破七成。

顺着这股浪潮,海康威视从中电科52所28人创业团队,长成全球安防龙头,巅峰时境内主业收入占比超六成。

但再好的红利也有耗尽的一天。

当城市核心区、乡村小道都布满摄像头,当城市化进程放缓,安防行业彻底从“增量跑马圈地”变成“存量互相厮杀”。这一点,海康的财报给出了最直白的答案:

曾经的核心增长引擎公共服务事业群(PBG),收入从2021年中的77.17亿元跌至2024年的55.73亿元;

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更惨,从61.74亿元缩水至40.67亿元,只有企事业事业群(EBG)勉强微增。

2024年,公司境内营收占比首次跌破50%,仅剩47.59%,曾经的“基本盘”彻底松动。

更致命的是商业模式的硬伤。作为政府智慧城市项目的主要供应商,海康威视不仅要面对低价投标的恶性竞争,还要承受地方财政收紧的压力。

当钱包变瘪,非刚需的智慧城市项目往往最先被砍,这一点也深刻体现在了海康威视的报表上。

财报显示,2024年,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峰值达到379.1亿元,坏账准备高达39.14亿元,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32.7%。

钱收不回来,业务又没增量,曾经躺着赚钱的安防生意,如今变成了“烫手山芋”。

02

创新业务“造血”失败,拉低整体盈利水平

眼看主业触顶,海康威视早早就启动了“第二增长曲线”。

2015年,海康威视推出核心员工跟投计划,一口气押注机器人、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多个赛道,试图从“安防巨头”转型为“AIoT综合服务商”。

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实现收入117.66亿元,同比增长13.92%,充分弥补了主业产品及服务收入下滑3.17%带来的影响。

不过,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的成本同比上涨了21.19%,导致该业务整体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下跌了3.7%。

来源:企业财报

然而,创新业务虽然增长迅速,却面临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

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毛利率仅为38.28%,不仅远低于主业产品及服务的48.52%,还较去年同期下滑超过4个百分点。创新业务反而拖累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以增速最快的汽车电子业务为例,虽然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6.48%,但该领域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导致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海外市场曾是海康威视的重要增长点,但地缘政治因素带来持续挑战。

2025年6月27日,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海康威视加拿大有限公司停止运营并关闭业务。目前海康威视美国业务收入占比已不足1%。

剔除美国、加拿大和印度市场后,公司其他海外地区收入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但难以完全抵消主要市场的损失。

03

海康威视布局AI,是救命稻草吗?

在2025年三季报中,海康威视特别强调了AI领域的进展。

公司表示,始终坚持自研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开源的语言大模型并举,并将AI技术应用于周界防护、行为分析、文搜、毫米波/X光安检等众多产品。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工博会上,海康威视展出的工业产线标准作业流程智能检测等产品获得高度关注。通过大模型技术,系统可实时识别作业人员的动作、抓取的配件及放置位置,一旦出现少拿、错放等情况,即时预警。

但AI真的能拯救海康威视吗?

一方面,AI大模型相关的投入成本高昂。2020年-2024年,海康威视研发费用从63.79亿元增长至118.64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6.7%,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速。

另一方面,华为等竞争对手正凭借AI技术加速入侵海康威视的传统领地。华为依托昇腾AI芯片和鸿蒙生态,凭借“软件定义摄像机”模式降低硬件依赖,在智慧城市、机器视觉等领域快速崛起,去年已跃升至安防市场份额第四位。

与此同时,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AI独角兽也通过“算法即服务”模式切入安防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海康威视能否在AI大模型时代找到新的增长点,重现昔日辉煌,市场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