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7日晚间,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57.58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9亿元,同比增长14.94%。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4亿元,同比增长0.66%,毛利率达到45.67%,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36.62亿元,同比增长20.31%。
三季度现金流大增
股东回报可观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海康威视进行了产品线分类管理、区域销售考核利润、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垂直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工作成效已逐步显现。海康威视三季度报告显示,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总额降至359.69亿元,较6月末下降12.88亿元,较年初大幅下降46.64亿元;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97亿元,同比增长426%,创公司同期历史新高,这也显示了海康威视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稳健的经营和较强盈利能力的背景下,海康威视给股东的回报也颇为慷慨。近期,海康威视中期现金分红36.66亿元实施完毕,在过去12个月,海康威视已现金分红100.96亿元,注销式回购20.28亿元,合计121.25亿元。
数据显示,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实现的净利润累计约为1380亿元,派发的现金红利累计约685亿元,分红率达50%左右,实现“业绩增长+高额分红+回购”的良性循环。
对此,海康威视表示,在经营方向上,未来几年,公司继续全面拥抱AI大模型,专注现有的产品线,做深做精;在运营管理上,持续推进组织变革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质量。
AI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
带来新增长点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到,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海康威视正是沿着该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千行百业的具体场景中。在国内主业方面,营销端,公司积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调整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围绕经济中的亮点寻找业务机会,如政府端的交通行业,企业端的电子电器、石化煤炭、智慧商贸、电力央企等行业;在产品侧,公司在AI大模型相关的技术方向上加大投入,推动AI大模型产品落地。各项大模型应用成果不断涌现,AI大模型既成为海康威视自身能力不断进化的“新引擎”,也成为其走进千行百业的一把“新钥匙”。
AI大模型在海康自身工厂规模化落地,在内部生产质检、运营智能客服、智能配单等场景中得到大规模推广,实现质量与效率双升。比如在工厂生产的防配件错漏场景中,过去得靠人工清点,现在大模型可以实时识别人员拿取动作和配件位置,少拿、放错都能立刻提醒。
同时,海康AI大模型在工业、交通、电力、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落地开花,走进各行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带来切实可见的效果提升。
在商业化方面,海康威视一方面以AI开放平台支撑丰富的AI产品,辅以培训赋能和AI工具,让公司的AI产品落地更快一步;另一方面,依托海康威视的销售网络,让即使边远区县的用户也能迅速上手海康的AI大模型产品。
从本次业绩报告看,海康威视2025年净利同比增速已连续多季度跑赢营收同比增速,公司财务层面的“有效增长”和业务层面的“技术深耕”并驾齐驱,正在不断构筑海康长期发展的“基底”。
10月18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坚定推进‘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坚定持续投入AI大模型与场景数字化,坚持长期主义,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员工和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