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思婕)9月23日至9月27日,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在上海举行,集中展示了工业领域新兴技术、产品与创新解决方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以“物联感知+AI,加速工业场景数字化”为主题参加工业自动化展,展示了上百款“物联感知+AI”软硬件产品,以及海康观澜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场景应用。
丰富的“物联感知+AI”产品
加速工业场景数字化
本次中国工博会上,海康威视展示的上百款软硬件产品,覆盖了可见光感知、毫米波感知、激光感知、融合光谱感知、声学感知、红外感知等不同技术领域,为工业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产品选择。
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介绍,二十多年来,海康威视从可见光感知起步,持续拓展红外、毫米波雷达、X光、声波等感知技术,让机器具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知能力,支持千行百业感知采集物联数据。同时,海康威视还将物联感知与AI技术融合,持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能力,支撑在千行百业落地智能化应用。
同时,海康威视面向工业领域,持续推出了系列基于不同“物联感知+AI”技术的数字化产品,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设备管理、生产运行、安全生产等不同场景。
在融合光谱感知展区,在线近红外水分分析仪将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光谱与AI分析能力有机结合,在食品、饲料、发酵、制药、化工等行业,实现物料含水率的在线实时监测,提升生产品质管控智能水平。
在声波感知展区,超声无损探伤系列产品可对新能源汽车水冷板、电机缸体等零件做“B超”,在不破坏零部件的前提下快速判断缺陷位置及深度、准确定位,实现无损检测;内置气泡孔、气泡等多种缺陷模型,通过AI实现对零部件内部缺陷的智能研判,降低人员操作难度并提升检测效率。
海康观澜大模型
助力工业智能化升级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也在持续拓展产品能力。据了解,海康威视观澜大模型构建了物联感知大模型、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有效提升感知智能、认知智能,海康威视已发布数百款大模型产品。
基于观澜大模型技术底座,海康威视打造了系列行业大模型,助力工业智能化升级。此次中国工博会上,海康威视展示了观澜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场景应用。
在大模型互动展区,参观者不仅能亲身体验大模型在质量管控领域的具体应用,还可体验到分钟级的快速注册算法生成过程,切身感受观澜大模型带来的智能与高效。
据了解,现场展示的质量管控智能应用已经在海康威视制造基地规模化落地。面对柔性制造中频繁更换产品型号且节拍又比较快的情况,为预防配件错漏发生,传统的质量管控主要采用人工提前进行物料齐套点数作业的方式,需耗费一定的工时。现在,海康威视制造基地利用观澜大模型,直接省去配件物料齐套管理的工作,起到很好的提质增效作用。
在安全生产领域,海康威视则以隐患排查为主要突破口,综合运用多模态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光纤大模型等多种算法能力,从“人、机、物、环”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体系化的算法应用。这些应用覆盖了人员穿戴合规性识别、通用行为识别、特殊作业监管、设备跑冒滴漏检测、表计识别、天车辅助控制、环境隐患识别以及管线防外破监测等多个安全生产场景。
凭借强大的泛化能力、高精度和学习能力以及多模态语义关联,观澜大模型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从“单一特征检测”向“复合隐患预判”、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防控”的范式升级。
据了解,海康观澜大模型已在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建筑、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