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刚刚官宣:聚合物固态电池已经具备生产装车能力。这一消息在2025年11月19日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释放,瞬间点燃市场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期待。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新型电解质体系的企业之一,多氟多明确表示,公司已开发出适用于固态电池的新型含氟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并依托现有电池产线,实现了从材料到电芯的完整制造链条,具备直接装车应用的能力。
这并非空谈概念。结合近期行业动态来看,半固态电池正加速走出实验室,率先在储能、消费电子和低空经济等领域落地。比如乌海200MW/800MWh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清陶新能源中标该项目,单价低至0.55元/Wh,显示出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与此同时,华宝新能与亿纬锂能也于近日签约合作固态电池业务,聚焦光充户外电源和家庭绿电系统。设备端更是突破频现——海目星掌握超薄涂布与激光制痕技术,先导智能则宣称已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整线工艺环节。整个产业链正在悄然完成从“技术验证”向“工程化落地”的跨越。
多氟多的这次表态,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次战略卡位
说实话,当前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商业化仍有距离,但半固态或称“固液混合电池”,已经成为过渡阶段的核心路径。多氟多选择聚合物路线,虽在导电性上不如氧化物或硫化物体系,但其加工性能好、界面兼容性强,尤其适合现有液态电池产线改造升级。这意味着它能以较低成本实现快速导入,这对车企和储能客户来说极具吸引力。
而且别忘了,多氟多不只是做电池。它在氟化学领域深耕多年,新型含氟聚合物电解质正是其核心技术壁垒所在。这种从材料源头出发的一体化布局,比单纯买设备、铺产线的企业更有纵深优势。再看南宁那边,多氟多作为当地引进的重点企业之一,已深度融入区域新能源产业链生态,2025年10月数据显示,南宁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0%,这种政策与产业协同效应,也为其实现规模化提供了支撑。
当然,市场反应也很现实。尽管消息积极,但多氟多股价当日仍收跌6.20%,成交额高达72亿,说明资金面存在分歧。一部分人看到的是技术突破带来的长期潜力,另一部分人则担忧量产节奏、实际装车量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的竞争风险。
但我认为,在这个节点上,谁先拿出可装车、可交付的产品,谁就掌握了定义标准的话语权。多氟多现在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它确实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让固态电池不再只是PPT里的未来技术,而是真真切切可以装进设备里的动力源。这才是最关键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