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正在筹备高纯度锂-7相关实验产线——这一消息虽简短,却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在近期投资者提问中,公司明确回应称,已具备该产品的研发条件,并正推进实验产线的建设工作。虽然目前尚未披露具体产能规划或商业化时间表,但此举无疑释放出其向高端核材料领域进一步延伸的战略意图。
事实上,这并非多氟多首次涉足同位素材料。此前,公司已在硼同位素分离技术上取得突破,建成百吨级产线并获得中国广核旗下研究院订单,产品应用于核电与半导体等高精尖领域。此次布局锂-7,可视为其在特种无机材料板块的又一次重要拓展。锂-7是核反应堆冷却剂(如氟化盐)的关键成分,对纯度要求极高,长期依赖进口,属于典型的“卡脖子”材料之一。若多氟多功能实现自主可控,不仅有望填补国内空白,还将打开一个技术壁垒高、附加值强的新市场。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这家企业的确在走一条“不走寻常路”的发展路径。很多人还停留在“多氟多是一家六氟磷酸锂大厂”的印象里,但实际上,它早已悄然转型。从财报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12%,扭亏为盈的背后,正是六氟磷酸锂价格回暖与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双重驱动。更关键的是,它的增长逻辑不再单一:一边是传统主业迎来景气反转,另一边是圆柱电池开始放量,海外基地布局推进,全极耳大圆柱产品已进入多家车企供应链。
而在我看来,最值得重视的,恰恰是这种“多重叙事叠加”的成长性。相比同行,多氟多既有散单为主的销售模式带来的涨价弹性,又有电池业务作为第二曲线支撑长期空间,现在再加上硼同位素、锂-7、固态电池材料等前沿布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化工材料商,而是在向综合能源与高端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演进。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六氟磷酸锂价格波动、原材料成本压力、新项目落地节奏,都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至少从当前节点看,多氟多正处于“反转+成长”共振的窗口期。这一次筹备锂-7实验产线,或许只是它迈向更高技术门槛的一小步,但迈出这一步本身,就足以让市场重新审视它的估值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