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召开,主题是“锂向新质智胜未来”。参会嘉宾就锂电产业当前存在的“内卷”困局进行了讨论。
在市场增速开始放缓,以及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电池新能源产业如何才能开拓出新增量?
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认为,要想破除“内卷”,就必须拓展新增量,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海外新市场和开拓新应用场景。
蜂巢能源是全球叠片技术的开拓者,该公司高级副总裁杨永旺认为,蜂巢能源始终坚持做长期主义,不做价格内卷。他认为,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的开拓,都必须重视质量和技术。蜂巢能源的热复合叠片+短刀电芯引领技术迭代,就是对价格内卷的回应。在新场景开拓方面,他认为必须尊重客户和市场真正需要什么,然后联合开发,比如,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领域,已经着手与客户联合开发。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副总裁张小聪认为,海外市场已经成为瑞浦兰钧增长新引擎,公司已经由“产品覆盖”升级为“产业链出海”的模式。公司动力电池出口目前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储能电池出口占比高达六成以上。目前公司在探索技术出口,但是受到经贸协议以及政治壁垒阻碍,瑞浦兰钧将着重开拓印尼市场的本地化生产。他强调,企业在出海开拓市场时,要积极融入当地,去做当地经济的建设者,民生的改善者,而不要成为破坏者。
云山动力(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定凯认为,存量市场也能找到新的增量。他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是40%-50%,但是在东北只有20%-30%左右,如果企业能够解决低温技术问题,那么整体会有6%-10%的增量。所以云山动力的产品主打通过低温性能去弥补一些北方市场增量,尤其是东北、俄罗斯低温市场需求。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表示,海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压力并不比国内小。国内为什么卷,他认为主要由三大原因导致:其一,产业企业亏得不是自己的钱,而是投资人或者加杠杆的钱;其二,很多公司客户定位和公司定位不清晰,跟风占便宜心理多;其三,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几乎无限趋近为零。上述原因导致很多公司容易在发展过程中迷失自我。他强调,企业发展必须要定位清晰:第一,要知道我们是谁?第二,我们的客户是谁。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只有将公司自己和产品定位清楚,市场开拓无限宽广,内卷问题迎刃而解。
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郁弼最看好南欧的葡萄牙市场开拓。他表示,“因为一些地缘政治的关系,目前对于我们诺德来讲,比较有进度的是在南欧的葡萄牙市场。原来在比利时,工资大概是4000欧元,但是葡萄牙大概是1000多欧元,相对来说,用工方面比较便宜,而且日照比较强烈,未来公司在南欧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发展。”
在新场景开拓方面,陈郁弼认为,诺德新材会选择“两条腿”走路。目前铜箔高端领域处于缺货状态,要扩大增量新市场,不是产量的量,而是质量和技术迭代的量。他判断,未来市场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高端技术迭代是必然方向,低端杀价的市场最终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