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产业从“马力”竞争转向“算力”竞赛,传统图商如何在新赛道找到立足点?在10月28日举行的四维图新创想大会上,四维图新CEO程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AI”,全面转向AI与数据驱动。这一战略跃迁的背后,是公司对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AI不应仅是技术加持,更应成为重构产品逻辑的核心引擎。
“过去我们谈汽车智能化,更多聚焦于功能叠加,比如更精准的导航、更自动的驾驶。”程鹏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AI的本质应是重构产品逻辑,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这才是智能汽车进化的关键方向,公司将定位为智能化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他表示,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品牌焕新,更是四维图新从“地图人”“汽车人”向“AI人”全面跃迁的宣言。
辅助驾驶成本将不断下降
在程鹏看来,2025年的汽车智能化领域呈现四大趋势,而规范与效率的平衡成为关键。他预测,随着辅助驾驶强制标准的实施,行业将彻底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宣传与交付一致、功能与安全匹配的规范发展期。“以前是每一家厂家自己宣传,现在不行了,过度包装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对于行业竞争,程鹏认为,各方在“反内卷”的要求下,市场竞争逻辑将全面重构。“未来的竞争不是往上游压供应商、拖货款,而是用技术卷、创新卷、生态合作卷,通过技术进步把产品做得更便宜而好用,这才是正确的方式”。以智能驾驶为例,大部分智驾功能将在3年内完成从“高端选配”到“全民标配”的跨越。
“公司基于地平线征程6B的方案,已经将辅助驾驶的成本拉到千元级。就在5年前,这样的产品要5000元的成本,而如今算上传感器也只有一半不到的价格。”程鹏表示,技术创新会持续打破成本壁垒,助力智能驾驶功能加速普及。
针对技术演进路径,程鹏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线预测:“我们的目标是把点到点、端到端的智驾做出来,原来预计10年实现无方向盘的无人驾驶,现在因为大模型、算力和数据的提升,预计5年内就能实现。”
这一判断背后,是四维图新扎实的量产成果支撑——从2024年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与鉴智机器人合作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新增定点,覆盖20余家主流车企、100余款车型。
得益于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以及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技术创新上的风向标作用,中国汽车出海捷报频传。在程鹏看来,核心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车内屏幕够大、智能生态更全,甚至冰箱彩电沙发都成了令国外用户感到惊喜的功能。
程鹏表示,数据合规是出海的生命线,AI时代数据治理水平将决定模型训练质量。据透露,四维图新已经能为车厂提供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流程数据闭环服务。程鹏表示,这正是公司应对未来全球化发展、助力中国汽车出海的核心能力。
构建多元化业务矩阵
与战略升级同步推进的,是公司业务架构的深度调整。近年来,四维图新通过分拆、投资等方式,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业务矩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鉴智机器人的战略投资。
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CMO兼董秘孟庆昕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交易完成后,四维图新将成为鉴智机器人第一大股东,而“新鉴智”将作为公司旗下独立的智驾业务平台运营。“这种架构设计是为今后的灵活资本运作预留空间。”孟庆昕直言,“目前鉴智开曼已有IPO时间表。”
与此同时,主营智能座舱业务的四维智联也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若这些资本运作顺利推进,资本市场将首次出现“四维图新系”的生态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业务平台之间并非简单割裂,而是形成了战略协同。
尽管战略布局清晰,但公司短期业绩仍面临挑战。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7.08亿元。对此,孟庆昕给出了明确预期:“预计2027年可以看到公司财务数据的直线上升。”为传递信心,公司近期推出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达1.2%。
与此同时,这一举动也被市场解读为内部对转型战略的认可。孟庆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子公司中,六分科技已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四维智联的发展也超出预期,这些都为业绩拐点的到来奠定基础。
在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看来,纵观四维图新的转型路径,公司正从传统图商向AI驱动的出行技术服务商蜕变。通过将安全合规转化为竞争优势,借助资本力量布局智能驾驶核心环节,公司试图在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然而,转型成效仍需市场检验。正如程鹏所言,“当汽车成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全新的出行体验。”这种体验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能否在2027年如期迎来业绩拐点,将是对这场战略跃迁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