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图新CEO程鹏最近的一番表态,把这家老牌地图公司再次推上风口。他在公开采访中直言:“我们正在从‘汽车人’向‘AI人’转型。”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伴随着品牌升级为“SEEWAY.AI”、战略重心全面转向智能驾驶与AI技术的实质性跃迁。更关键的是,他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到2028年,公司七成营收将来自AI相关业务——这意味着,那个你印象中的“导航地图供应商”,已经在悄然重构自己的基因。
这场转型的核心抓手是智驾。程鹏反复强调,智能驾驶是当前汽车智能化中技术难度最高、链条最长的系统工程,能牵引芯片、座舱、定位、地图等全业务协同发展。为此,四维图新选择与鉴智机器人深度绑定,通过增资+股权置换的方式整合团队,目标是打造统一工具链和数据集的“新鉴智”实体。这一操作不仅补足了公司在端到端智驾方案上的AI能力短板,也拿下了585万套定点订单,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而旗下杰发科技的SoC与MCU芯片累计出货双双破亿,更是让其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我看这盘棋
说实话,我对四维图新的转型持谨慎乐观态度。它不像某些初创公司那样高调押注L4,也不盲目追求“第一个吃螃蟹”。程鹏提到“敢为天下后”,这其实是经历过教训后的清醒——当年在L4上烧钱未果,如今选择在特斯拉验证路径后再快速跟进,是一种更可持续的发展逻辑。
但挑战也很现实。尽管非地图业务收入已超八成,市场仍习惯性地把它当作“地图公司”。这种认知差会影响估值重塑。更棘手的是,目前公司仍在亏损,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扩大至7.08亿元。虽然管理层预计2027年可盈亏平衡,但在地平线、华为、Momenta等强敌环伺下,时间窗口并不宽裕。
不过我欣赏他们对“AI人”的理解。AI不只是提升算力或优化算法,而是重构组织效率。据透露,AI已在内部辅助编写三成前端代码,甚至能1分半钟审完一份法律合同。这种从“生产力革命”入手的变革,比单纯堆技术更有穿透力。
长远来看,我对程鹏判断的“智驾终局不会只剩两三家”深以为然。汽车作为“第三空间”,注定需要多样化体验。而四维图新凭借地图数据积累、车规级芯片能力和全球化合规经验,在舱驾一体和出海赛道上确实具备独特优势。
眼下股价9元附近震荡,成交额近4亿,市场情绪尚在观望。但我认为,一旦智驾订单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这家公司或许会迎来真正的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