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摩尔线程杂音”:和而泰的价值,本就藏在主业与星辰大海里
当市场还在为“和而泰与摩尔线程的1%股权”吵得不可开交时,资本早已用真金白银给出了答案:11月24日股价暴跌的表象下,机构密集调研的方向、三季报超预期的增长、铖昌科技在卫星领域的突破,才是这家公司真正的“成长锚点”。所谓摩尔线程的溢价,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点缀——剥离这个“连带标的”的杂音,和而泰的核心价值,本就扎根在智能控制器的全球龙头地位,以及伸向商业航天的星辰大海里。
资本眼中的和而泰:主业是基本盘,成长靠“双轮驱动”
在机构研报的评价体系里,和而泰从来不是“单一概念标的”,而是“主业稳健+新业务高增长”的双成长通道企业。
第一重价值,是智能控制器的“隐形冠军”基本盘。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控制器业务营收79.64亿元,同比增长14.75%,占总营收的96.3%——这个数字直接戳破了“摩尔线程影响主业”的伪命题。作为全球市占率12%、国内第一的控制器龙头,和而泰的客户覆盖海尔、美的、特斯拉等全球80%的头部品牌,仅家电控制器就占据18.7%的全球份额。更关键的是,其“多协议兼容+低延迟响应”技术已成为行业标杆:控制器支持6种通信协议(行业平均仅3种),汽车电子域控制器延迟低于10ms(行业普遍15ms),这让它拿下了德国大陆集团30亿元的智能座舱三年订单,汽车电子业务前三季度暴增240%至8.6亿元。
资本对这块基本盘的态度很明确:这是“现金牛”,更是抗风险的压舱石。天风证券直接指出,和而泰通过供应链降本+客户结构优化,控制器业务毛利率已从15%提升至20.02%,盈利能力持续跑赢行业均值。
第二重价值,是“新赛道+技术协同”的成长弹性。机构调研的焦点,从来不是摩尔线程,而是和而泰伸向机器人、卫星通信的新触角——其中,铖昌科技的商业航天业务,是资本眼中的“未来印钞机”。
作为和而泰的核心子公司,铖昌科技的相控阵T/R芯片是卫星通信的“心脏”:不仅批量应用于55颗北斗导航卫星,还拿下了中国星网集团“GW-A59”低轨卫星项目200万片芯片订单(对应15亿元收入)。2025年上半年,铖昌科技扭亏为盈,贡献净利润0.57亿元,利润占比达13.14%——要知道,其芯片毛利率已飙升至行业罕见的高水位,且随着低轨卫星组网加速,2030年全球5G基站+卫星通信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和而泰凭借“芯片+控制”的协同优势,有望分得超20%的份额。
这才是资本真正看重的“第二增长曲线”:中信建投直言,和而泰通过投资并购布局机器人、传感器,已从“单一产品商”转型为“智能化解决方案平台”,而铖昌科技的卫星业务,是“用技术壁垒打开万亿级新蓝海”。
摩尔线程?不过是“无关痛痒的锦上添花”
市场对“1%摩尔线程股权”的过度解读,本质是对和而泰价值的误读。
从数据看,和而泰仅持有摩尔线程1.0262%股权,初始投资3000万元,即便按摩尔线程上市后5000亿元市值计算,股权增值也仅60亿元——而和而泰当前市值已超400亿元,且这部分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对主营业务的利润贡献不足2%。更关键的是,公司明确表示与摩尔线程“无代工订单、无共同实验室”,仅为上游企业关系,所谓“业务协同”尚未落地。
资本早已看穿这一点:三季报显示,和而泰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66%,核心驱动是控制器主业增长+铖昌科技利润释放,与摩尔线程毫无关联;而今年以来股价的上涨,也完全匹配其“营收增17%、汽车电子增240%、毛利率提升1.91个百分点”的基本面。
说白了,摩尔线程只是市场炒作的“情绪标的”,对和而泰的长期价值而言,“毛影响都没有”——机构给的“买入”评级,从来不是因为这1%的股权,而是因为“主业稳健+卫星业务爆发+新赛道布局”的三重确定性。
持有的底气:剥离杂音,价值终将回归基本面
11月24日的股价波动,更像是情绪裹挟下的短期噪音。当市场冷静下来会发现:和而泰的价值,从来不是某一个概念的“连带溢价”,而是“全球控制器龙头+商业航天隐形冠军”的双重身份。
我们持有和而泰,不是赌摩尔线程的上市红利,而是赌它的智能控制器能拿下更多特斯拉、大众的订单;赌它的铖昌科技能在低轨卫星组网中占据核心位置;赌它的机器人控制技术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实现突破。这些,才是支撑公司长期成长的“硬骨头”,是机构密集调研的核心,也是股价最终会回归的基本面。
至于摩尔线程的1%股权?不过是蛋糕上的一颗樱桃——有它,蛋糕更精致;没它,蛋糕本身的香甜,早已足够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