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巨头跨界布局低空经济
今天看到航天彩虹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彩虹无人机要以价值3.93亿元的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与重庆两家国企合资设立低空科技公司。这事儿挺有意思,咱们一起拆解下背后的门道。
技术变现的新尝试
彩虹无人机这次拿出的无形资产里,包含了价值4500多万的募投项目成果——无人倾转旋翼机技术。这种技术既能垂直起降又能高速巡航,在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场景特别实用。通过作价出资,相当于把实验室里的技术直接变成了公司股权,这种"技术入股"的操作在军工企业里不算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评估增值率高达358%,说明市场对这类军用转民用技术相当看好。不过公告也提示了风险,最终估值还得等国资监管部门拍板。我查了下,合资方重庆都梁高新是梁平区国资委全资企业,这种混改项目审批流程往往比纯市场化交易更复杂。
低空经济的战略卡位
从公告看,新公司重庆赛虹要搞低空物流飞行器、载人飞行器的研发制造。这正好踩中了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风口。今年不少地方都在推相关产业,像浙江就成立了30亿的低空经济基金。航天彩虹选择与地方政府合资,明显是要借力地方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
不过低空经济这个赛道已经挤满了玩家,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一家独大,亿航等企业则在载人飞行器领域抢先布局。军工背景的航天彩虹要想突围,可能得发挥其在军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可靠性优势。就像他们在投资者互动中说的,要打造"具有彩虹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
业绩压力下的转型
翻看公司半年报,上半年确实亏了钱,主要因为订单交付延迟。这次合资或许也是想盘活存量技术,加快业绩释放。但要注意,新公司股权设计挺讲究——彩虹先占43.6%股份,后续通过转让会降到34%以上。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话语权,又能实现部分技术变现。
军工企业转型向来不易,既要保持核心技术优势,又要开拓民用市场。航天彩虹这步棋走得谨慎,先用子公司试水,还拉上地方国资背书。这种"技术+政府+市场"的三方合作模式,或许能给其他军工企业提供参考。
投资这类转型中的军工股,既要看技术储备,也得观察市场化能力。低空经济确实是个万亿级赛道,但具体到企业能分到多少蛋糕,还得持续跟踪订单落地情况。各位读者觉得这种""的玩法能成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